五色飲食 調養五臟

五色飲食 調養五臟

Editors choice
順應四時,以五色營養調養五臟,再搭配禪定訓練,更能調理五臟六腑的氣脈運行,兩者相輔相成,是最完美的養生哲學!

文/高毓霠
圖片提供/李玟槿

身體健康與否,與我們所吃的食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仁心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李玟槿指出,現代人處於高壓繁忙的生活,生活緊繃壓力大,又缺乏足夠的活動力,加上時常外食,或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吃得過於精緻,忽略飲食的質與量,造成飲食結構失衡,因此許多疾病都是這樣「吃」出來的。

吃對食物 身心自在

有研究發現,飲食攝取不均,人體就會缺乏許多必須營養素,容易出現「亞健康」的問題,進而讓體力、精神、氣色變差!像是食用過多高脂肪、加工食品、酸性食物,容易導致疲勞與昏沉,造成肝臟的負擔,早上爬不起來,晚上又難以入眠。

現代人強調養生,「調飲食」就是首要工作。生命需要靠吃來獲取營養,吃進體內的食物,對細胞會產生影響。李玟槿醫師以其十年禪修經驗分享,身心要健康,在飲食選擇上愈自然愈好,避免過度精緻的食物,以清淡飲食為主,對身體較清淨,像是蔬果就具備很好的生命力,能讓體內細胞獲得充分滋養;另外就是要適量、定時,六、七分飽就好,避免過度飲食,造成體內濁氣沉重,腸胃會容易閉鎖,心胸不開,百脈也就跟著不順暢。

當我們選取天然食物,自然就能攝取多元化的營養素,維持身體日常所需,增強抵抗力,同時也可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反之,身體會因長期缺乏某些營養素,而出現毛病。由此可知,吃對食物,可讓身心自在,並進而達到平衡與健康!

順應四時 巧食五色

李玟槿醫師表示,歷代養生專家都把順應自然,視為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因為不論是情緒、飲食、習慣、氣候,都會對五臟的健康造成影響,若想要「治其根,養其本」,就需要從順應季節的五臟保養做起,這也是中醫學所強調,人要保持健康長壽,人體內的臟腑經絡、氣血陰陽要維持相對平衡,與大自然也應保持協調統一的「天人合一」與「天人相應」學說。

而且,早在數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懂得食物顏色的重要性與營養價值,將食物的顏色與味道劃分為五類,與人體的五臟理論、天地的五行學說相對應連繫起來,並影響至今。

他進一步說明,中醫認為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元素,是自然界運行的原動力,彼此之間相生相剋,但又產生一種平衡關係;延伸運用到人體與食物上,人體的五臟六腑、五官,以及食物的五色「青(綠)、赤(紅)、黃、白、黑」,以及五味「酸、苦、甘、辛、鹹」;最後再搭配四季節氣,像是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視為養生之道。

五色飲食

不僅中醫有所謂五色飲食的理論,李玟槿醫師也提到,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舉凡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等三大營養素,都包含在五彩繽紛的天然食物當中,若每天都能攝取充足五色飲食,能具有抗氧化、平衡免疫力、維護人體健康的作用。

禪修強化氣脈運行 調理臟腑

天體運行有其宇宙大自然法則,相對人體也有氣脈運行的自然脈絡,所以五色飲食調養五臟健康,是重要的養生原理,若能再搭配每天的禪定訓練,更可以調理體內五臟六腑的氣脈運行。

禪修如何調理體內五臟六腑的氣脈運行?李玟槿醫師提到,現代人因壓力大,情志上常有肝氣鬱結的問題,不妨先透過禪修調心、調息,紓肝解鬱,情緒平穩後,再進一步調氣,讓身體內的氣脈運行更加順暢,以維持人體飽滿的生命力。

舉例來說,當體內氣脈運行順暢,胃氣充足時,自然能將好的元氣輸送到五臟六腑,使臟腑健康;反之若胃氣不足,就會連帶使得臟腑功能衰退。他進一步說明,因為禪修可以強化身體各個系統的功能,使得體內濁氣往下沉,比較清的氣則會往上提升,揚清抑濁,身體慢慢會形成較好的循環,自然也能讓五臟六腑獲得好的調養。因此,若能兼顧五色飲食與禪修,兩者相輔相成,就是最完美的養生哲學。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