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園圃 種出鄰里好關係
都市農耕有許多方式,開闢社區共有的園圃,除了自己種菜自己吃以外,更能促進居民的交流互動,串聯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是進行食農教育的最佳場域。但城市中處處是污染的環境,如何選擇,才能避免自耕自食還是吃進了毒?
不能只有海鮮文化 打造永續海洋文化
海納百川,如萬物之母,但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一般民眾如何聰明選擇海產,培養親海、知海、護海的情操;相關業者如何提高單位均值,或配合在地環境資源轉型,在責任漁業及資源管理上接軌國際,值得各界共同研商、督促並落實。
塑膠污染 海洋也難逃
台灣塑膠濫用情形嚴重,亞洲國家每年未妥善處理的塑膠廢棄物極可觀,當這些塑膠製品逃過人類設置的處理關卡,進入海洋,將造成千百年的影響,而且難以清理。預防勝於治療,透過「盤點、減量、回收」,每個人都能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醫療智慧化 重視預防與健康管理
智慧醫療意在透過科技減輕醫護人員負擔,使醫療服務更有效率、更確實地執行。就產業趨勢來看,前端預防及後端復健會是未來發展的兩大重點,產業思維也從發病後才治療的型態,轉變為更重視患病前的預防、預測、個人化管理及主動參與。台灣的醫療照護服務品質佳,資通訊技術成熟,智慧醫療可望成為台灣可輸出產業。
提升醫療品質 智慧醫院勢在必行
智慧醫院的推動,是透過電子病歷和系統跨平台醫療整合,利用行動裝置,改善醫院作業流程,讓病患享有更高醫療品質,同時降低醫護人員工作量,減少醫療疏失與糾紛。
照護以生活為本 設計應更貼近人性
遠距照護系統透過居家生理量測設備,應用資通訊技術,結合醫療照護服務提供單位,串聯各式居家、社區與機構服務式之照護系統,搭配人員訪視,可深入社區;建築的智慧系統也提供風險控管和安全防護,長照法上路後,照護機構的科技化必將加緊腳步,迎合潮流。
共享經濟刺激創新服務
分享的概念由來已久,因資通訊技術發達及行動網路普及,供需媒合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達成。透過共通的網路平台及社群連結互動,讓閒置資源獲得利用,創造互惠的經濟價值,使用而不擁有、以租代買的風潮,也有助於改變過度生產的現狀,有益於環境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