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菩提道 成就莊嚴地

精進菩提道 成就莊嚴地

精進,是指修行上的精進,功德上的精進,不進則退,如果今天可以進一步,明天再進一步或進兩步,就是沒有污染,沒有污染就不會後退,這就是精進。

Read more
禪定般若智 印心現真如

禪定般若智 印心現真如

般若智慧不是一般的聰明才智,而是成就的境界。佛的世界講般若智慧,是到達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智慧。

Read more
通往心靈的路

通往心靈的路

修行一定要清淨,要開悟,要徹底放下,才能真正解脫。就像哥倫布在海上發現新大陸後,就朝著目標(新大陸)一直前進;我們的目標就是自己的道心,要很堅強、很堅定、不受動搖,才能到達彼岸。一個人要成就,要先見到自性,自性是通往心靈的路,這條路每個人都有,不光只是我有。

Read more
清淨身心的智慧

清淨身心的智慧

整個十法界─「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其實都在我們的身上,我們要去清淨它,也就是要清淨十個脈輪。

Read more
斷滅四相,自見真心

斷滅四相,自見真心

我舉個燈泡的例子,與成佛很有關係,每個燈泡都有一個玻璃外殼,殼裡面是真空的,真空裡面有個燈心(鎢絲);這個燈泡就好比我們的色身,包括物質的身體和精神的心理(意識),燈泡裡面的真空就是自性,而且每個燈泡都一樣,都要通往燈心去發光,這就是法性。

Read more
禪的七大特性 — 超越性

禪的七大特性 — 超越性

以人為例,我們只能說出這一生的所見所聞,但在此生之前與之後,禪依然存在,所以「禪是超越時空的」。因為禪有這種超越的特性,所以禪是有生命力的。

Read more
緣起性空 放下執著

緣起性空 放下執著

我們生活在這個很複雜的娑婆世界裡,隨時都要保持一顆清淨的心;有了清淨的心,就可以放下一切,包括感情、情緒、慾望…等等。其實這些七情六慾都是外緣,所謂緣起性空、緣起緣滅,意思就是這些緣、這些法相種種,到最後都是空的,所以不必執著。

Read more
智慧修行—體性智慧

智慧修行—體性智慧

以體性智慧來說,我們先要了解人體的整個結構,因為修行是人在修,如果不了解人體結構,要怎麼修行?

Read more
如如不動 妙轉法輪

如如不動 妙轉法輪

許多修行人常會遭遇三個問題,第一是心太急,希望自己趕快成就,其實是急不得的。當然,精進心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心太急,反而會影響自己的定力。禪定是如如不動的,如果心過於急著想成就,表示思想意念還停留在第六意識。這種第六意識一般會顯現在情緒上。

Read more
見性為功 平等是德

見性為功 平等是德

修行人要修到萬德莊嚴,才能夠成就。如何莊嚴萬德?就是要圓滿四大功德:一是修行功德,包括現世及過去累世的修行功德;二是「行」的功德,諸如布施、接引、設道場弘法、護持正法

Read more
從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典故論布施功德

從達摩祖師與梁武帝的典故論布施功德

達摩祖師認為梁武帝「毫無功德」,有些人不得其解,認為可能是梁武帝時常將行善布施的事蹟掛在嘴邊,放在心上,所以沒有功德,因而便將自己的行善事蹟隱匿,不願具名,或不向人訴說,以為這樣就無損功德。

Read more
離相即清淨

離相即清淨

我們修釋迦牟尼佛所傳的印心佛法,要知道這個法的精神所在,以及祂的精髓是什麼,那就是「佛心傳心」。佛把佛光傳給大家,讓大家得到光明,然後照耀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