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法喜 隨緣不變

自在法喜 隨緣不變

修行人要有一顆自在、歡喜的心, 凡事隨緣不變。什麼是隨緣不變?就是修行的真心不能變。雖然外境很惡劣,但你還是要保持自在。

Read more
行菩薩道 才能成就佛菩薩

行菩薩道 才能成就佛菩薩

行菩薩道,也就是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種修行方法可以幫助修行人從痛苦的此岸。

Read more
菩薩不住相布施

菩薩不住相布施

布施有入世的布施,也有出世的布施;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我們不但要救「人」,更要幫助他的「靈性」在現在或未來可以到一個很光明、很喜樂的淨土,這才是佛教真正的教義。

Read more
開經偈的意義

開經偈的意義

一般人般人在唸經、誦經之前,或是在聽聞法師、上師說法之前,都會先誦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Read more
心性本空、一切放下

心性本空、一切放下

禪宗的修行,不但注重身體健康和壽命的延長,也注重修行的成就,這才是真正的圓滿,注重身體的修行,當然也會更注重靈性的解脫,兩者合一才是大圓滿的成就。

Read more
在禪定中相應自性

在禪定中相應自性

修行除了守戒,還要禪定,才能夠生出智慧。而禪定要經過正定、大定、深定、妙定等層次,才能夠超越六根的意識、超越末那識(第七識)丶超越阿賴耶識(第八識),最後進入到菴摩羅識(第九識)真空智慧,也就是做到身空、意空、心空、業空,進入光明智慧。

Read more
皈依三寶的聖與凡

皈依三寶的聖與凡

真正的皈依是自性皈依真佛、真法、真僧、真師,但一般人都是皈依佛相、法相、僧相、人相,這些相並不能稱為「寶」,只能說是人皈依人、皈依相,並不是皈依真正的三寶。

Read more
人人都逃不過因果業報

人人都逃不過因果業報

即使是一輩子沒做過什麼惡業的人,當大限來臨時,一樣逃不過因果。因為他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了業,,或是在過去累世中曾造過惡業

Read more
至高無上菩提禪

至高無上菩提禪

我們要超越身體和心理的障礙,然後才能禪的智慧力,這樣修的就是一種菩提禪、一種無上菩提禪,才是真禪。

Read more
修行首重開悟

修行首重開悟

如何開悟?就是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修行。每個人的修行原因都不一樣, 有人是因為身體不好,希望藉由修行、禪定來強化體質;

Read more
佛性無動無靜 無來無去(下)

佛性無動無靜 無來無去(下)

要排除動、靜,就要突破第六意識和第七意識,也就是突破現在意識和過去意識;因為第六意識和第七意識才有動靜,第八意識本有的自性是沒有動靜的,所以說「動靜一如」。

Read more
【修行一定要禪定】禪定中智慧持續成長

【修行一定要禪定】禪定中智慧持續成長

在禪定中,心會更堅固,同時智慧也會持續成長。會發現自己的本性發出光芒,也會體會出這種自性本體的光芒是來自何處,你會去追求,也會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靈體、同樣的靈光,而且都來自同一個生命本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