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二個青春期 找到「無我」的密技
彭菊仙從親子作家轉型後的第一本作品,是一本充滿歡笑、絕無冷場的書。在人生的下半場,面對身邊的人陸續「登出」人生,而在前半生付出全副心力照顧孩子,如今他們生命中,自己已不復主角,在這個生命新階段,她發現:必須找出「無我」的密技!
丁菱娟退休後再創業 書寫生命故事
一輩子其實很短,每個人從20出頭奮鬥到50、60歲,回頭再看年輕時,往往有一種宛如昨日的感受。如何時時保持這顆年輕的心?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在54歲退休後,又創業成立影響力品牌公關學院,人生中第二度跳出舒適圈,享受挑戰,相信美好,相信自己,或許正因為她有顆年輕的心。
水彩大師謝明錩 偽裝紳士50年的頑童
中文系畢業的謝明錩,常常在臉書分享他的創作心情。如果說,唐朝詩人王維是「詩中有畫」,那麼「畫中有詩」可以很適當地為謝明錩的畫作註腳。王維的詩充滿禪意,謝明錩則像是一個純真的頑童,徜徉在美與心靈的殿堂中。
何淑芬50熟齡開演奏會 推廣典樂樂其中
透過學琴,前半生靠著理性左腦衝刺事業的她,領悟到很多事情並非一蹴可幾,人生很多時候也不必急著下決策,「就像樂曲有起伏,要怎樣把樂曲的情感帶出來,這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醞釀。雖然一首曲子練習幾個月就可以很熟練,但真正要表達出情感,需要人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