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創業走不出本土,欠缺國際視野。做微型企業顯得企圖心不夠;而文創雖有價值,卻沒市場,無法享有理想的價格行情。
文/謝明媛
台灣人愛創業,早期的台灣創業家,憑著一股敢衝肯做的精神,創下了傲視全球的經濟奇蹟。然而如今,台灣的經濟卻深陷「悶」境,創業環境愈來愈困難。根據統計,一半以上的台灣人曾有過自行創業的念頭,但真正付諸行動者,卻僅有1/4。
前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指出,台灣目前的創業存在4種現象-有創業但無規模、有本土但無國際、有價值但無價格、有得獎但無創業。
過去10年來,國人大量投入創新發明競賽,在國際間也贏得不少獎項,但絕大多數並未能真正用於創業,只剩下獎杯和獎狀。據統計,1,000名得獎者僅1.6人出來創業,比例極低。
台灣創業欠缺國際視野
現在的年輕人創業大都走微型路線,像是餐飲或文創事業,市場歸類為「微型創業」。這種創業模式缺乏外銷競爭力,不夠國際化,不易發展為大規模的事業體。李詩欽表示,做微型企業顯得企圖心不夠;而文創雖有價值,卻沒市場,無法享有理想的價格行情。
在北京設立總部的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對兩岸在創業特性上提出了看法。他說,中國大陸的創業者普遍都有強烈的成功慾望,一開始,他們先以小產品進攻市場,然後再以「迭代(註)」方式不斷改良產品;這種方式很適合「狼性」的創業者,因為他可以帶領整個團隊在廣大市場中與對手拚搏。
(註)迭代是一種重複反饋的過程,每一次對過程的重複稱為一次迭代;而每次迭代的結果就是下次的迭代初始值。
李開復認為,現在的台灣已經落後大陸了,許多創業者的眼光只有台灣,而忽略全球市場,可是小市場是成就不了大企業的。他呼籲台灣創業者要看大市場,並以1999年才成立的阿里巴巴集團(大陸專司提供電子商務在線交易的平台公司)為例,才不過幾年時間,其市值現已高達千億美元;這就是全球市場的重要性。
看下一篇文章
![]() 2025年4月號 關西慈航觀音禪寺恭祝觀世音菩薩聖誕 悟覺妙天禪師:離苦得樂 唯有修行 ![]() 2025年3月號 恭祝統天大佛聖誕暨2025新春團拜 悟覺妙天禪師:紫氣東來 大吉大利 ![]() 2025年2月號 2025元旦接佛光 妙天禪師開示佛性妙用 |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