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錡春發/桃園市桃園區慈文里里長
拓寬10多條瓶頸道路 活用空地興建社宅
舉辦跳蚤市場義助植物人 盼市府盡快改善環境市容
慈文里是早期開發的社區,人口密集,約有8,000多人。里內的蓮華寺有70多年歷史,是新北市竹林山觀音寺的分寺,亦是桃園市民的信仰中心之一;慈文國中則是全桃園市升學率最好的學校。
長錡春發已擔任6屆里長,服務20餘年,桃園市升格直轄市前,曾獲內政部與桃園縣100年度特優里長獎。當里長前,錡春發從事藝品雕刻,業餘參與「國際獅子會」服務社會。他表示,早期社區發展落後,里民活動也簡陋冷清,自認有多年社團與公益服務經驗,能為里民提供更好的服務,便投身里長一職至今。
「我的個性比較龜毛(台語,吹毛求疵之意),把事情做好是我的原則。」這是錡春發20多年來的做事精神。
錡春發上任後,爭取許多硬體建設,近幾年的政績包括推動建立里民活動中心、活用空地興建社會住宅、打通瓶頸路段等。最具挑戰性的是打通瓶頸路段,雖然只有短短幾百公尺,但得經過多方協調、土地徵收、拆遷等過程,相當不易。而慈文里的瓶頸路段數量是全區之冠,錡春發至今爭取打通的已有10條以上。
其中耗時最久的是慈德街拓寬工程,此路段正中央有變電箱與樹木,導致道路狹窄,消防車無法通過;加上左右兩側高低不平,里民長期抱怨難行。早在桃園縣政府時期,他就積極反應,桃園升格直轄市後,2016年推出打通瓶頸路段的「開瓶計畫」,他極力說服市府將慈德街納入。後來土地徵收與拆遷變電箱的過程,遭遇反對聲浪,他耐心地多方奔走遊說,耗費近15年的心力,終於在2017年1月拓寬完成。
除了爭取建設,社團出身的錡春發也十分關懷弱勢,所舉辦的活動遠近馳名。今年10月舉辦的跳蚤市場義賣會,由慈文里辦公處提供場地,不收清潔費,許多公益團體、攤販踴躍出席,所得收入部分捐贈創世基金會,幫助安養桃園地區的植物人。桃園升格之後,他也成立關懷據點,照顧里內年長者。
錡春發盼市府執政要有魄力。老舊社區環境市容凌亂,民眾常堆積雜物於自家門前,不但占用公共空間,甚至造成行車出入困難;還有民眾在汙水下水道的幹道上蓋違建,讓施工單位無法連接管線。但他說,里長只能勸說,成效有限,希望市府行使公權力整頓市容,給民眾良好的生活環境。
陳訓誠/桃園市桃園區中埔里里長
關懷弱勢舉辦健走 盼重劃國際路、南平路一帶以帶動發展
盼提高活動經費補助
中埔里地廣人稀,在興建社會住宅前,只有500多戶,目前增加到1,000多戶,多集中在國際路2段與崇法街。因為社會住宅的居民是中埔里的主要人口,因此高齡與弱勢人數是桃園區前3名。里上地標是桃園地方法院,附近空曠,難見一間美食商店。
里長陳訓誠選上里長前,原是工廠的工程師,因對公共事務懷抱興趣,於是決定參選。由於父親是前里長,他一直關心里內事務,因此對里長工作並不陌生。
但陳訓誠坦言,里長工作不易,由於里內大多都是年長者,觀念落差、溝通不良,使得他剛開始有些挫折。原先提出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政見,因年輕人少也難以執行,加上競爭對手打壓,原本要成立的關懷據點竟然被取消。
不過,即使遭遇困難,陳訓誠也沒有退縮,他自掏腰包舉辦各種免費活動,起初出席人數零落,後來口碑傳開,逐漸有許多民眾出席,連帶課程內容也豐富起來,舉凡氣功、唱歌、手作、太極拳、跳舞等,填滿活動中心的使用排程。
陳訓誠辦過最別出心裁的活動是健走,他規劃的路線包括公園、滯洪池、法院等里內自然、歷史與人文景點,藉此讓里民在健走的同時,認識居住的家園,也凝聚彼此感情。
陳訓誠的努力,鄰長也看在眼裡。鄰長表示,陳訓誠相較剛上任時的沉默寡言,現在更懂得如何表達。
中埔里是待開發的區域,市長張善政承諾打通國際路與南平路,讓中埔里得以連上中路特區與藝文特區。陳訓誠上任後,向民意代表、相關單位提出建言,希望進一步重劃國際路與南平路附近區域,以帶動地方發展。
陳訓誠表示,當里長讓他學到很多,例如從年長者身上學到人情世故,是他過去不曾有的經驗。還有認知到每個人都能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只要意見合理,市府都會採納。他舉例,藝文特區有今日繁華,就是里長與民眾積極向市府反應、爭取而來。
陳訓誠預計未來舉辦更多活動,促進里民之間的交流,希望市府能提高經費補助。另外,里長工作內容繁雜,他期盼能有經費聘請助理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