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免疫力營養篇】健全免疫力的7個飲食原則

【健全免疫力營養篇】健全免疫力的7個飲食原則

文 / 林麗文

現代人懂得吃得好、吃得巧,更要懂得吃得健康,均衡的營養正是維持免疫力的先決條件。

在我們生活四周,充滿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它們藉由呼吸、傷口及各種接觸時侵入人體。免疫系統就如同戌守疆土的將士,隨時都在為我們身體健康而備戰、作戰。營養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適時提供戰爭所需要的物資,想要免疫系統打勝仗,後援的營養資助一定要充足。

營養師陳建志表示,人體有兩個主要的免疫系統:皮膚、口鼻及上消化道黏膜,是抵禦外來物的重要屏障,如果有足夠的營養,可以供給人體自然修復細胞,否則很容易受外來或體內的細菌、病毒攻擊而致病。

原則 1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維持人體基本的免疫機能,首推蛋白質。它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陳建志說,蛋白質嚴重缺乏的人,無法生成足夠的白血球和抗體,最後造成免疫機能下降。

趙強營養師表示,蛋白質是維護表皮細胞結構的主要物質,但熱量要足夠,少量攝取的蛋白質在熱量不足時,只能被當作熱量消耗掉,體內細胞仍然沒有足夠的蛋白質可供修護。

一天要補充多少蛋白質才夠?林孟瑜營養師建議,不論平日或病中、病後,每天最好攝取三至四兩的低脂魚豆肉類,以及一到兩杯低脂牛奶。而素食者,則要多吃豆類食物。

原則 2
每天至少五蔬果

台大免疫學博士孫安迪在他的「吃出免疫力2」一書中,就極力主張每天應攝取五份蔬果,以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態並避免癌症。

他表示,根據美國的多項研究顯示,蔬果與癌症發生率降低有絕對的關係,每天如果能吃五份蔬果,特別要有綠色、黃色蔬菜和柑橘水果,有助於抗癌。

趙強強調,因為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能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例如:芭樂、柳丁、葡萄柚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而十字花科蔬菜,如綠花椰菜、白花椰菜、大白菜都含有二硫代二酮等抗癌物質。

在日常生活中,趙強也實際堅守「每日五蔬果」的原則,他認為並不難實行,外食族可以選擇自助餐,中午和晚上各吃一、二樣青菜,每份青菜的量必須滿滿的一碗,並把下午茶的點心改為水果,回家後再補充另一種水果即可。

原則 3
維生素A、C、E、B群不可少

維持免疫機能需要靠各種營養素通力合作才行,譬如,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與維持上皮及黏膜細胞(它們是阻隔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的健全習習相關,並參與補捉破壞細胞的自由基。

維生素B群與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與生長分裂有關,缺乏維生素B群家族的任何成員,都會使細胞的活力下降;維生素E則是努力補捉自由基,保護細胞膜的完整。

維生素C在免疫功能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值得大書特書。它能保護細胞、增強白血球及抗體的活性,更能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一種和免疫功能有關的活性物質),用來破壞病毒,減少白血球的損失。

如果缺乏維生素C,病原體侵襲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增,也更容易得到感染性的疾病,趙強說,可以適度補充維生素C,最好是少量多次來補充。

他也建議,民眾日常生活飲食,若以一個圓盤為例,最好蔬果佔二分之一,奶、肉及主食各佔四分之一的攝取比例最佳。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