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陳羿緻 圖片提供 / 地球佛國美國分會
本刊繼上期刊載今(2025)年地球佛國美國分會禪修營上輯,報導禪修營四大主題中,覺妙廣明「師父的大願:地球佛國、人人作佛」與覺妙妙蓮「清淨、智慧、圓滿、圓覺」兩大主題精彩內容,以及禪修營學員心得。
本期繼續介紹禪修營下輯,報導另外兩大主題,覺妙通明「心的開悟」與李宗寰「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向前行」。課程內容豐富,特別摘錄菁華,以饗讀者。
Part-1:心的開悟
佛性之光清淨身心
證道上師點化開悟
今年美國禪修營第一堂課,師兄姐共同探討「心的開悟」,是由覺妙通明主講。通明感歎時光飛逝,感覺才剛參加去年的禪修營,轉眼間已過了一年,「這也是我們應該要開悟的,時間不等人。」通明說。
悟覺妙天師父開示,禪修一定要開悟,我們要開悟來到人間就是要靈性修行,最終回靈性的家。但什麼是開悟?
通明說,開悟有別於人間一般學習,例如我們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甚至研究所,這個學習過程是一個連續的曲線;開悟則是一個瞬間變化,當下一個躍升,身心都不一樣了,就好像我們從睡夢中醒來一樣,忽然就從夢境中回到現實世界。
通明認為,真正開悟在修行上就能禪心堅定,不會再生變,不像我們的意識或想法,經常變來變去,今天想通了,明天可能又有所懷疑。禪宗有許多公案故事,都是在描述祖師、宗師們修行過程中開悟的瞬間。
例如菩提達摩祖師的「安心禪」,當時二祖慧可對達摩祖師說:「師父,我的心不安。」祖師回覆:「把你不安的心拿來看看。」慧可答:「我找不到那顆不安的心。」祖師笑著回答:「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就在幾句對話間,慧可大師忽然開悟了,本來意識的心就不存在,當然找不到,只有本心真實地存在著。
又如六祖慧能大師的例子,當五祖弘忍大師為六祖講解《金剛經》,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大師當下開悟,回應五祖:「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雖然我們還沒有像祖師們那樣頓悟,但在修行過程中也都會有開悟的時刻。通明以自身為例,他在1995年入門後,起先一直沒做到每天禪定,直到2002年到美國讀書,當時美國還沒有印心佛法道場,身邊也沒有師兄姐相伴,只能靠自己往內心去相應佛性、相應師父。有一天他忽然覺得自己想禪定,從那天起到現在,每天他都會禪定,未曾間斷。
通明記得師父說過,大家這樣不斷地開悟,有一天就會大徹大悟。開悟無法提前計劃或刻意為之,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想等著開悟,這不可能會發生。師父傳給我們佛性之光後,我們要維持一個清淨良好的身心狀態,佛性之光就像種子,若提供它適當的環境及照顧,種子會在土中發芽成長,時機成熟時,自然會開花結果。
開悟也是如此,首先要做好清淨,除了每天都要禪定,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留意自己的習性,不要犯貪瞋痴慢疑。此外,不要讓自己的五官沉迷於外界的五光十色,平常要讓自己有安靜下來的時刻,否則禪定時會因為這些來自五官的根塵而靜不下來。
舉例來說,晚上做夢夢到在生氣,代表我們不清淨,要找出生氣的原因,其實很多是自己的執著及過度期望,當事情不如我們意時,就會生氣。
師父、祖師開示 句句為我說
再來是要參禪。參禪就是相應師父及歷代宗師的智慧,上師的引導是開悟的必要條件。相應就是在聆聽師父傳法上課、看師父開示或是讀佛經時,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視為對自己所說,而不是對他人說,久而久之,師父、祖師和佛菩薩的智慧就會像種子進入我們心田,默默幫助我們,有一天就會開悟。
另外還要參自己的人生,很多無明或執著,是因為我們沒有參透人生,比方說有些人追求美食,但仔細參詳,再美好的食物,不過是滿足短暫的口腹之欲,嚥下食物之後就沒有什麼差別了。大家都喜歡看美好的人事物,但所有的物質體隨時都在變異乃至於滅亡,包括我們自己,所以不要只看表相。
通明鼓勵禪修營師兄姐要有所行動,他說禪修後我們都會接到來自本心自性的訊息,尤其師父傳佛性給我們,就要去行,這樣身心靈才會逐漸同步。
我們的身體就是一艘法船,如果以佛性作主,可以改變既定航線,改變命運,從此岸到彼岸,我們的法船也可以承載無量眾生一起離苦得樂。
通明說,大家有一天一定會開悟,但不要等到將往生那一刻才發生,這樣就太晚了,我們要早點開悟,除了自己得以解脫,還有時間圓滿自身的願力,統領大眾一起成就。
課程最後,通明帶大家禪定50分鐘,下坐後,他問大家,在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中,莫菲斯拿了兩個藥丸給尼歐選,一個是藍色藥丸,一個是紅色藥丸。如果想要回去過一般人的生活,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那就選藍色藥丸;但如果想要知道宇宙真相,那就選紅色藥丸。
電影中尼歐選了紅色藥丸,通明問大家會選擇哪一個藥丸呢?他說,如果我們也選擇了紅色,我們要做的就是如每次上課前唸的開經偈:「一心大圓覺,菩提總持行,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禪心堅定,與師同心同行,當功德具足時,自然會當下頓悟,成就無上菩提,見證宇宙一切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