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專題 孔子教我們處變不驚

教師節專題 孔子教我們處變不驚

文 / 章碧薇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挑戰未知,科技日新月異,相機取代畫筆、電腦取代打字機、機械取代人力加工…等。如今AI問世,更讓許多人擔心工作會被取代。世代變異未曾停歇,如果孔子生在今日,會如何解答這個問題?儒家經典又有哪些名句,可以幫助我們處變局而常安?

台中市惠文學區補習班國文老師黃禧珍一語雙關地表示:「AI傷『仁』嗎?如果不,了解並學習它。」

微軟最新報告指出,AI衝擊最大的前10名職業包括:口譯與筆譯人員、歷史學家、乘務員、服務銷售員、作家或撰稿人、客戶服務人員、CNC程式設計師、總機人員、售票員和旅遊業務員、廣播主持人和電台DJ。這些職業的共同特色是,依賴語言文字與邏輯,這正是AI的強項。

不過黃禧珍認為,AI只是工具,是好是壞,端看使用者的心態。是要當使用工具的人?還是被工具掌控的人?《荀子.修身》曰:「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她以作家為例,AI雖可演算出最精采的劇情安排,但作品的創意與靈魂仍只能靠人類賦予,因為人的「思想」獨一無二,AI無法取代。

話雖如此,仍有許多人擔心自己的專業受AI衝擊,黃禧珍鼓勵這些人遇到挫折時,不妨先回到最基本的「溫故而知新」(見《論語.為政第二》),先回頭複習專業,再思考如何結合趨勢科技來找尋突破口,並堅持目標到底。正如孔子在《論語.子罕第九》所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良好人際關係是安心良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若人際關係和諧,能讓我們面對問題時處之泰然。黃禧珍認為,一般提到孔子,大多會先想到他注重道統、有教無類、因使命感而作《春秋》…等,較少討論孔子對人際(人倫)關係的思想。

「世界潮流變動快速,人們難免會迷失茫然。而人是群居生物,假使有『關係』的支持,相互理解陪伴,遇到困難時就有勇氣面對,也能集思廣益尋求突破,心就會覺得安定,不會迷惘。」黃禧珍說。

如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黃禧珍認為,第一步要先認識自己,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知道自己不喜歡被怎樣對待,然後才進入經營關係的階段,並以誠心了解對方,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她引述〈衛靈公第十五〉曰:「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她又引述〈陽貨第十七〉曰:「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說,仁德有「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五個面向,黃禧珍認為可作為經營人際關係的參考,其根本精神是彼此尊重。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 Close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