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章碧薇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長期累積容易積勞成疾,藥浴是紓壓養神的好方法。相較坊間的按摩、三溫暖、SPA等五花八門的解壓方式,藥浴方便在家執行,養生成效也顯著。
人們很早就知道藥浴的好處。在中國,藥浴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此書約在西漢時期寫就,其中有一帖沐浴用藥可治療嬰兒癲癇。北宋時期,宋太宗下令翰林醫官院編纂《太平惠聖方》,也記載了許多藥浴療方,如治療氣瘴的浴湯方子是「桃枝葉(十兩)、白芷(三兩)、柏葉(五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兩,煎湯浴之,極良。」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多處提及藥浴,例如小兒寒嗽,可用生薑煮湯沐浴;治療腰脊痛,可用爵床、葡萄根沐浴。
聯通漢芳老闆徐慶棋提醒,中藥房專賣政府規定的固有成方,如欲透過藥浴達到治療成效,則須由中醫師開立處方箋。
藥浴操作簡單,材料也容易購買,只要有浴缸、澡盆或浴桶,不分男女老少,在家就能輕鬆舒服地泡藥浴。古人已知用藥浴熱水刺激毛孔,使其擴張,排出體內毒素,並吸收藥材以達治療成效;現今醫學也證實,泡澡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舒緩肌肉疲勞、提升免疫力等。
宋朝《本草衍義》作者寇宗奭說:「是知精、氣、神,人之大本,不可不謹養。」徐慶棋表示,西藥對剋病毒、抑制急症有特效;中藥則調養人的精、氣、神,讓人體有抵抗力對付疾病。他說自己年輕時因經常久站或久坐,血液循環不佳,因此使用紅花、杜仲、川七、續段(又稱六汗)、骨碎補、一條根等藥材泡湯,疏通全身經絡。「中藥材有上千種,可依自身症狀到中藥房購買藥材,煮湯沐浴。」徐慶棋說。
花草藥浴 美容養顏
徐慶棋建議,若想改善皮膚搔癢、活絡氣血循環、消除疲勞,可用當歸、細辛、桂尖、川紅花、薄荷、玫瑰、肉桂、艾草等藥材進行藥浴,每週2至3次即可,水溫以舒適為主,一次約15至30分鐘。但須注意,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出血性疾病等患者不宜全身藥浴;或是皮膚有傷口、心肺功能不佳者亦應避免。
台北市迪化街中藥房林立,徐慶棋為多角化發展,與其他中藥房區隔,近幾年專心研發西式花草藥浴配方。「我喜歡研究,時常與中藥房朋友討論,共同實驗花草成效。」
迪化街常有大量日本遊客到中藥房購買藥材泡湯,徐慶棋建議可選香茅、金盞花、迷迭香、紅玫瑰、薄荷、茉莉花、洋甘菊等材料,不但能聞到淡雅香氣,藥材養分還能補給皮膚營養,使皮膚自然光滑。
徐慶棋說,藥浴除了泡全身,也可只泡腳,尤其睡前泡腳,好處很多,可促進血液循環、祛寒除濕、暖和身體,還能增進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