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陳羿緻 攝影 / 簡侑俊
圖片提供 / 吳政憲
害怕看牙醫是很多人共同的罩門,不得不走進牙醫診所時,總期盼能遇上醫術好又有愛心的牙醫師。或許有個方法可以找到充滿熱忱的天使牙醫,就是樂意為身心障礙者長期服務的牙醫師,因為過程會面臨更多挑戰,完成同樣一個診療項目需要投入數倍時間和精力,必須具備十足耐心。
新竹市牙醫師公會就有一群充滿愛心的牙醫師,定期至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下稱仁啟中心)駐點,為院生治療牙齒疾病。品傑牙醫診所副院長吳政憲就是其中一員,他是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的弟子,也是仁啟牙醫團隊的發起人之一,默默服務身心障礙朋友已近20年。
「早期我們還到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義診,光從新竹市區開車上山,單程就要3個多小時,還要將診療椅及看診設備都運載上山,特別不易。」吳政憲說,但當年大家都充滿熱情,不以為苦。
長期到啟智中心為院生診療牙齒
2006年新竹市牙醫師公會決定在仁啟中心設置牙醫診療門診,由當時公會理事之一的吳政憲負責執行,從場勘、規劃到添購診療設備等,都是他一手催生完成。
不只建置硬體設備,他還要號召牙醫師排班到仁啟看診,同時更促成許多診所升級為初級照護診所,開放接受身心障礙者前往治療牙齒。仁啟愛心牙醫團隊最初有17位牙醫師參與,至今仍有12位牙醫師輪流到仁啟服務,其中一位參與的牙醫師何宜珍,她是吳政憲目前診所的同事,也是印心禪門的師姐。
2007年,吳政憲及團隊首度在仁啟舉辦潔牙比賽,在台灣這是首創專為身心障礙者舉辦潔牙比賽,除了富於趣味性,透過比賽也讓家長、教保員和院生都更瞭解正確的潔牙方式。身心障礙者要自行照顧好牙齒比一般人難度更高,但若因蛀牙或牙周病而拔牙,後續會造成咀嚼及吞嚥機能障礙,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健康。
到仁啟看診需要較多前置準備,最初與院生不熟,吳政憲每兩週就前往仁啟一趟,先陪院生聊天,幫他們檢查口腔,有一定信任度後才進行治療,療程也須循序漸進,從簡單的洗牙、塗氟著手。診療前先和院生打招呼,握握他們的手,再幫他們按摩臉部和牙齦,讓肌肉放鬆,然後試著吹氣、噴水,看院生能接受到什麼程度,所有治療步驟和細節都要用心思考,不能公式化走完療程。
細心體貼 對待患者深具同理心
有些院生沒有能力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一旦他們感覺不適立刻會不安掙扎,需要教保員和助理隨時在旁安撫。
「照顧身心障礙朋友的經驗,讓我也收穫很多。」吳政憲說,他懂得更有耐心傾聽患者所說,加上他已禪修29年,這也讓他對待患者更富同理心,治療前他會細心與患者溝通,讓他們更安心,有時半小時左右療程,真正治療只用5分鐘,其他時間都在聊天關心對方,患者甚至會將家裡大小事情都告訴他,彼此關係更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