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謝璦竹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位在亞歐非三洲交會的中東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石油蘊藏,帶來複雜的地緣政治,也帶來戰火頻仍。中東亂局何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盧倩儀說,中東的亂局植根於帝國殖民主義,民族與宗教的衝突並非主因,因此首先要中東各國能完成解殖過程。
她說,「二次大戰結束後,中東各國表面上紛紛獨立,但又有美國等勢力的介入,讓中東很難完成解殖民的過程。」中東近現代歷史,有如滿清末年列強瓜分中國,只是中華民國最終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又抵禦了日本的侵略,終於建立統一的國家,而中東則至今仍受帝國主義侵擾。
中東地區民族與宗教很多元,雖然阿拉伯人是占最大多數的民族,但另有波斯人、突厥人、庫德人、猶太人、亞塞拜然人、普什圖人等數十個種族;若以語系來分類,也可大別為閃語族、土耳其語族與印歐語族等,以及一些較小的分支。儘管種族多元,但當前正在戰爭中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瑪斯(Hamas),彼此都屬閃語族。
不論是《聖經》的歷史記載,還是基因檢測的科學依據,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血緣相近,他們都是《聖經》中亞伯拉罕的後人。而從宗教來看,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信仰的都是上帝,只是基督教還信仰上帝之子耶穌,而伊斯蘭教則由上帝的「最後一位先知」穆罕默德所創。
阿拉伯人在先知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後,首次成為統一的帝國,雖然穆罕默德逝世後分裂為什葉與遜尼兩派,但自7至10世紀,唐朝稱為大食的阿拉伯帝國基本維持統一,疆域甚至擴及亞歐非;11世紀經歷分裂,到13世紀被突厥人統一成為馬穆魯克帝國,16世紀至20世紀初再成為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
土耳其人號稱突厥後裔,但從基因檢測來看,土耳其人雖有突厥基因,但主要是當地安納托利亞與高加索各民族的混血。在鄂圖曼帝國時期,由於土耳其人與阿拉伯人都信仰伊斯蘭教,阿拉伯地區是具一定獨立性的自治省,與土耳其人原有機會逐漸融合,但穆斯林與非穆斯林間政治不平等,卻帶來阻礙。
帝國殖民分而治之
1805年,埃及率先脫離鄂圖曼獨立,埃及外其他阿拉伯行省則落入英俄等國的勢力範圍,當時英國的殖民地主要在波斯灣地區,英國還聯合法國開闢了蘇伊士運河。一戰後,鄂圖曼戰敗,其所屬的阿拉伯地區由英法分別託管,其中的巴勒斯坦地區後來誕生了約旦、敘利亞、黎巴嫩與以色列等國。
這些新國家並非屬於不同民族,而是在帝國殖民者「分而治之」的企圖下誕生的,源於一戰結束前夕,英法間劃分勢力範圍的《賽克斯—皮科協定》。麥克米金的《終局之戰》一書即解析了鄂圖曼帝國崩解後,英、俄等大國的政治角力,列強或直接軍事干涉,或暗中武裝少數民族與反對勢力,埋下恐怖主義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