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謝璦竹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你的身材很苗條,皮膚很緊實,但你的自律神經年輕嗎?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由於自律神經調控全身臟器活動、腺體分泌與血液循環等生命維持平衡的必要活動,失調時的表現,一言以蔽之,就是平衡恢復性下降。
自律神經的控制中心位於下視丘以及腦幹,透過脊髓下達至各器官,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就像油門,讓臟器活動加速、腺體分泌增加、血液循環加速,因此呼吸、心跳、血壓、排汗和體溫都會加速或上升,同時腸胃蠕動則會變慢,用以應對外部刺激。
反過來說,副交感神經則有如煞車,幫助我們進入休息狀態,腸胃進行消化吸收。當自律神經失調時,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去協調,有可能同時亢奮,也有可能同時低下或關閉,或是一個亢奮、一個卻關閉。
許多現代文明病都是由自律神經失調產生的,例如交感神經過度緊張導致的高血壓、心臟病或血壓上升等情況。若副交感過於亢奮也不行,會有腹瀉、甚至消化性潰瘍等問題。
由於自律神經控制平滑肌的伸縮,如果食道下括約肌功能失常,會造成胃食道逆流;若內耳前庭神經功能失常,會導致失去平衡而暈眩。還有治不好的慢性咳嗽,也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自律神經失調若長久未癒,還會延伸為失眠、焦慮等更難以醫治的心理疾病。也由於自律神經控制腺體分泌,長期處在過低或過高的極端刺激狀態,也會造成疲乏,使人變得懶散、精神不濟,嚴重一點還會情緒低落。
自律神經不受意識調控,但卻會受到情緒左右。目前已知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最常見的因素就是長期壓力,這也難怪「鬆弛感」這句話那麼流行了。
身體知道的 意識不一定知道
人的中樞神經包含兩大系統,一個是體神經,主管骨骼及肌肉,是由大腦自由意志直接下達指令,另一個就是自律神經。中樞神經系統會處理來自人體各部位的刺激反應,再將訊息傳遞至各相對應的器官進行反應,在腦部則會引發複雜的回饋、學習與情緒反應。
換言之,大腦下令放鬆時,身體不一定能放鬆,若平常視為壓力源的事物越多,越難做到放鬆,自律神經也就越容易失調。
不過,放鬆不代表隨便或放縱,因為過於沉迷感官刺激,會引起交感神經亢奮,放鬆要啟動或活化副交感神經,精神要向內專注,向內專注可以和身體同步。
《黃帝內經》有「七情內傷」之說,便是指情緒透過自律神經而影響身體功能。自律神經失調的近因固然是腦部情緒狀態,如焦慮憂鬱等七情六慾,但源頭還是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過程。
內觀腹式呼吸 迅速恢復內在平衡
換言之,情緒平和,能常保自律神經健康;而情緒是否平和,則關乎我們對待人事物的態度與認知。因此,禪定修心,可說是青春永駐的最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