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代 教育典範轉移的挑戰
AI工具正在改變教育的型態,不限於AI人才的培育,未來人機之間的種種關係,都需要立法者與教育當局關注;而不管是立法還是教育政策,都需要教育現場的即時回饋。台灣要邁向AI國家,絕不能滿足於供應鏈的生產製造而已。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讓消費者吃得健康的綠色商店
現代人生活忙碌,哪裡有時間去田裡尋找農夫?於是有一群以家庭主婦為主的消費族群便集結起來,以「共同購買」的方式尋找與她們有共同理念的生產者。「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以下稱主婦聯盟合作社)」就是這樣成立發展起來的。
AI影片工具百花齊放 文科生時代來臨
AI工具使用人性化,不少都有免費額度,我們一般人該如何善用AI製作影片呢?健康AI業者Lydia ai公司新事業發展部協理沈品勳有約6年的AI從業經驗,本身也常利用AI工具製作短影音,他從腳本撰寫到最後的剪接製作,為本刊示範。他說,過去,文科生薪資成長較不理想,AI工具時代對他們是大好消息。
提高農民競爭力 再創富有農業經濟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拼經濟,屏東縣政府曾推出「燕南飛━青年返鄉及根經濟發展」計畫,招募45歲以下有志從農的青年人返鄉,未來從農後,還可以進一步結合觀光、休閒產業,發展在地「根」經濟。
政院缺席《財劃法》修訂 財政補破網
2月19日,立法院將此前已三讀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與總預算審查報告一起送出立法院;依據三讀的《財劃法》,中央政府總預算中,逾3,700億元會改為地方使用,遠高於今年刪減的2,076億(包含補貼台電的1,000億在內,分別是減列1,135億9,925萬9,000元,及通案統刪不低於939億7,500萬元),一場更大的政治風暴可以預料。
振興農業 經濟生態食安三贏
不只歐美,鄰近的日韓為確保糧食安全,也紛紛至俄國、蒙古、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墾田,據英國《泰晤士報》資料,日本在海外已擁有超過國內農田3倍的耕地,南韓也正朝此一目標邁進。農地,正因能「產出糧食」這個最原始的作用而變得奇貨可居;農業,也因掌握全人類未來的命脈而成為真正的「綠金產業」。
台灣戲劇錯失的3個發展機遇
杜聖聰細數台灣戲劇錯過的3個歷史機遇,第一次是陳水扁總統執政時,2003年提出一邊一國,失去大陸市場後,也失去了領先地位。與此同時,由於文化接近性,韓劇彌補了台劇退出大陸的空缺。在台灣,原本日劇觀眾最多,此時也被韓劇取代。在大陸的成功,為韓劇全球行銷奠定基礎。
搶救人口負成長 3面向補足人力缺口
台灣以極短的時間內進入超低生育率及低死亡率的後人口轉型期。搶救人口負成長對勞動市場帶來的衝擊,除了積極提振國人生育率外,如何針對現有人力作充分運用,以及招納移民與人才,研擬因應對策,才可能有效消弭人口負成長帶來的衝擊。
運動產業化 先培育和平文化
行政院也宣布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下稱運動部)籌備工作小組,將同步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與產業界直接對接、輔導、技轉、投資,且現階段已有運動產業發展基金作為財源。然而,運動部與行政法人之間如何協作呢?
貧富差距近67倍 中產階級為什麼返貧
主計處發布最新統計顯示,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高達67倍。以家庭財產計,前20%富有家庭與最後20%的差距飆破66.9倍,較30年前16.8倍大幅惡化。財產包括收入與資產,在薪資成長緩慢下,資產已成為劃分台灣社會「階級」的一道天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