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無動無靜 無來無去(上)
所謂靜,要做到無欲,才能遠離客塵。既然是「客」塵,那麼「主」是什麼?就是自性;「客」是根塵,是五官意識,既然是客,就不能喧賓奪主,也就是不能以根塵來代替自性。
【修行一定要禪定】禪定才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
佛經上說,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一般認為,三大阿僧祇劫是指幾億幾萬年數不清的劫數,也就是要經過千百萬世,其實三大阿僧祇劫並非指時間的長短,而是你當下能不能克服身體及心理的障礙,若能再超越潛在意識—過去世的障礙,就能夠證到佛性的境界。
真空不空的圓滿智慧(下)
我們要讓自己的心達到真空世界,也就是把一切生滅現象,包括精神、情緒活動等,全部都真正空掉。什麼是真正空掉?就是去圓滿它,而不是逃避;那就可以把空變成真空。真空的心沒有罣礙、憂慮、不自在、不圓滿和不理想;如果能突破這個層次,就能真正體會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修行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自性光。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法門
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微笑」,將傳承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傳給迦葉尊者,這就是本門的開始。所以本門是世尊真傳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法門,也是禪宗唯一的成佛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