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三身

佛的三身

基督教有所謂「三位一體」,就是聖父、聖子和聖靈,其實佛教的佛也有三身,就是應化身、法身和報身。什麼是佛的三身?一般法師大都避而不談,或是一語帶過。在佛教中,應化身是以釋迦牟尼佛為代表,法身以藥師琉璃光佛為代表,報身以阿彌陀佛為代表,這是佛的三身。

Read more
「中道」即「涅槃」

「中道」即「涅槃」

什麼是「中道」?一般人認為所謂的「中道」就是指「有」與「沒有」;就是一種存在與否的意識型態;但這種意識型態並不是中道。「中道」是無生無滅的,就是涅槃,就是成就,就是佛,就是道,也就是你的本心。

Read more
禪定離相 成就大自在菩薩

禪定離相 成就大自在菩薩

在禪定的時候,要當下放下,當下超越,當下離相,若能如此,你當下就是一尊大自在菩薩。一般眾生只看到「生死」,所以在臨死之前都很害怕;但佛菩薩看到的不是生死,是「涅槃」。如果你能夠看不見生死,只看見涅槃的時候,就是見性、成就了。

Read more
修行從清淨開始

修行從清淨開始

師父來到人間設立道場,希望能夠「攝取眾生」,接引眾生來道場修行,進而「莊嚴眾生」,讓他能夠成就;這是對「人」而言。至於成就佛陀以後,還要去接引眾生,教導眾生,讓眾生的佛性能夠完全清淨,見到本來的佛光,能夠自度到佛國。

Read more
成就本尊佛要「借假修真」

成就本尊佛要「借假修真」

禪宗法門是「借假修真」,借用「假」的身體來修行。為什麼說身體是「假」的?因為色身會生滅,所以是「假體」。至於如何「修真」?只要你能了脫「假」的,就能見到「真」的(即本心),但如果你總是執著於這個假體,永遠也見不到真的。

Read more
心燈須由明師點亮

心燈須由明師點亮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發現」就等於見到自性,哥倫布在茫茫大海中發現了一個小點,這個小點就是陸地,於是他把航行目標指向那個陸地,等到登上陸地以後,才知道陸上的境界是什麼樣子。所以「發現」是知識、是智慧,到達目的地、到達彼岸就是境界。

Read more
降服魔心才能找到本佛

降服魔心才能找到本佛

一個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就有三毒二邪(貪瞋癡慢疑)的魔心,修行就是要降服這顆魔心,降服以後,才能離相,才是一位菩薩,因為菩薩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Read more
放下 心境則寬

放下 心境則寬

我們生活在這個很複雜的娑婆世界,隨時都要保持一顆很清淨的心,只要有了清淨心,自然可以放下一切,包括感情、情緒和慾望,像七情六慾等等,都是外緣。所謂「緣起性空、緣起緣滅」,這個緣、這些法相種種,到最後都是空的,所以都可以放下,佛的見地都是最究竟的。

Read more
心若無住 則無所不住

心若無住 則無所不住

當修行人進入到無住的境界,就是進入了一個「不可見、不可知、不可測」的境界。所謂「不可見、不可知、不可測」,是指「三界」已經無法掌握這個進入到無住境界的修行人。,它已經看不見他了(不可見),也不知道他的境界(不可知),不能預測他未來的種種變化(不可測),這就是「超三界」的現象,也就是三界已經找不到他了。

Read more
凡事契合本心 才能轉識成智

凡事契合本心 才能轉識成智

與本心相契合以後,才有智慧,而且無所不知。為什麼無所不知?因為你已經與萬事萬物融合在一起,你就等於是宇宙,所以無所不知。既然無所不知,當然也知道一切生老病死的來由,知道如何去解決一切問題,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悟後起修」。

Read more
定在永恆的定點

定在永恆的定點

一般修行人都只注重「戒」,卻忽略了禪定的意義是「定」與「慧」。什麼是「定」?定是永恆的定點,就像太陽是宇宙中一個永恆的定點一樣,修行的心要定在永恆的定點,才不會偏離軌道。

Read more
入道兩大法門:理入與行入

入道兩大法門:理入與行入

達摩祖師在《臨行觀》中開示,入道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理入」與「行入」。理入是指從道理通達真理。所謂真理,就是智慧,能夠讓生生世世輪迴不已的靈性,藉由修行回到光明世界。也就是透過修行,從有相的現象世界進入離相,然後到無相,最後到達實相世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