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德強(中山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趙詠珍(專欄作家)
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故事,看了之後,心中感到非常難過,也很感恩上天厚愛我的父母;父母是在我們的愛和得到宇宙真理之中,有尊嚴地仙逝,所謂「人間最妥帖的尊嚴,體現在生命的起點與終點」,我真的非常感恩。
網路上這篇文章內容寫到,作家戈舟在「我在這世上太孤獨—空巢老人調查」一文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對老夫婦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員,家境優渥,兩個兒子也十分優秀,一個畢業於北京大學,一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兩個兒子定居北京後,努力打拚,成家生子,都買了150平米(約45坪)的房子。
功德圓滿的老夫婦,身體好時,也曾結伴出行,周遊世界;但當疾病突然來訪,老頭兒住進醫院治療,老太太累倒被鄰居發現,才撿回一條命。此後,衰老和疾病終日相伴,臉面和尊嚴蕩然無存。
兩個兒子除了請假回來照顧幾天,很快就迫於工作和生計壓力,又殺回北京;病床上的老倆口只能相互打氣,彼此攙扶。
出院後,兩個兒子誰也不主動提出「來我家住」,內心驕傲的老夫婦也不願過度打擾孩子的正常生活和私人空間,自己花錢僱請保姆,但接二連三地找了好幾個後,發現職業精神匱乏的服務業,很多保姆根本配不上那動輒好幾千元(人民幣)的工資。
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最終讓他們選擇了養老院,並最後一次立下夫妻之約:「如果其中一個先走,另一個一定要想盡辦法緊隨其後。」這是相濡以沫的兩老,能給彼此留下的最後一點尊嚴。
當血脈關係淡薄,雇傭狀況堪憂,人際交往狹窄,被拽進生活邊緣和衰老深淵的老人,只能用這種悲愴而蒼涼的方式,挽留最後的體面。
有知識、有文化、有子女者,尚且如此;無學問、無身分、無子女者,只會更難。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突然想到,為什麼要讓身心靈健康?讓自己健康到老是為了什麼?我想,做為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可以體會,長養健康不就是為了「朝聞道,夕死可矣」嗎?如果連「為何而生、為何而死」都不清楚(我們是為真理而生),那麼一個人要用何種方式走完一生,於生命的長河而言,也就不重要了。
所以孔子才會說,一個人如果在早晨得到了真理,就算晚上死了,也不遺憾。人生就怕聽聞不到真理,即使活得再久,也沒什麼意義;但如果是為追求真理而活,那活得健康就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