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 /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有位女同修說,她下個月結婚,席開五十桌,有位佛教居士建議她,最好是辦素宴,否則婚後夫家會不平安,婚姻也會不幸福,先生還可能會發生車禍,這都是因為婚宴殺生所引起的,加上她本人又深信因果,所以覺得很苦惱,不知該如何是好。
師父告訴她:「智慧破無明。」首先,這位居士是依憑什麼而說出這樣的話?那麼多人來吃喜酒,難道都會發生不好的事?其次,既然他能看到這種境界,應該要能幫人家化解,不要讓不幸的事真的發生;如果沒有能力化解,或是不知如何化解,就不應該害人家擔心。
很多人都會說一些讓人心裡不安的話,然而,真的會發生不幸嗎?其實有些事可以一笑置之,不必理會,否則,那位女同修難道就不結婚了嗎?
我對那位女同修說,結婚、宴客都沒問題,吃素只是人的慈悲。我們修佛法,要了解佛教的教義,吃素是教人要有慈悲心,如果大家都不吃葷,都吃素,就沒有人殺生了,所以只是基於一種慈悲心,並不是說吃素就可以成佛,吃葷就成不了佛。
也就是說,吃葷吃素,不是成佛的因素。師父也很贊成吃素,但很多吃素的人因為不了解為什麼要吃素,反而都不慈悲。
一般說來,肉食者的性情比較暴燥,素食者比較溫順,但也不盡然,有些吃素的人發起脾氣來,也是很恐怖的。當然,吃素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修心」,要心存慈悲。
豢養動物 馴服獸性
說到這裡,我想探討一個問題:有些保護動物的國際組織認為,應該把動物放生到牠們原生的地方生活,理由是這些動物本來就應該在哪裡生存。這是人類憑自己的直覺,以為這樣可以讓牠們生活得更好。
可是我的想法恰恰相反,我認為應該讓這些動物被人類豢養,可以馴服牠們的獸性。比如豬有野豬和人類飼養的豬,前者很凶猛,會咬人,後者比較溫順;狗也是一樣。
站在佛的立場,是希望這些眾生不要互相殘殺,如何做到呢?就是改變牠們的獸性。如果經過人類一代又一代的飼養,牠們就會越來越溫馴;反之,如果放牠們回野外,反而會越來越凶猛,獸性越來越重。
如果這個世上,人類不會去傷害動物,動物也不會傷害人類,就是人間淨土。如果只是想去保護一些動物,卻任由牠們的野性發展到可以傷害人類的地步,這樣的做法也不見得很好。
再說,如果野生動物應該回到野生的地方,那人類原本也是野生的,是不是也要回到野外深山去,過著野人的生活呢?
所以,應該要好好飼養牠們,馴服牠們的野性,把原本很凶猛的動物,變成溫順的習性,這樣傳了幾代以後,因為一直都與人類接近,獸性就會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