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詹珮蓉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每當下定決心設定儲蓄目標,購買理財書籍充實知識,卻還是擺脫不了「月光族」的悲哀嗎?抑或參考了專家建議,長期投資,還是會因股市波動而緊張焦慮,難以入眠?
若是如此,可能是沒有善用自己的金錢天賦,好比一個創業型的人買存股,若用了不符合金錢天賦的理財投資策略,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了解自身的金錢天賦,依據個人財務性格揚長避短,制定出適合自己且能長久執行的理財投資策略,才能找到累積財富的成功密碼。
自我探索是一生重要的功課。很多人會透過心理測驗、命理占星來探索自我特質,卻忽略了理財投資的天賦也值得深究。慧思管理學院副總經理陳燕慧表示,「天賦」是指與生俱來的潛能,結合後天的努力,學習和工作的效能就會更理想。而能力則是著重後天的教育及訓練,才得以發展。
數學能力 ≠ 金錢天賦
金錢天賦是指處理金錢課題時,賺錢、花錢和存錢的潛能。舉例而言,有人對賺錢之道特別感興趣,因此專注在工作或創業,以獲取最多的收入為目的;有人則對花錢和價格的敏感度較高,擅長計算CP值(性價比),注重成本花費。陳燕慧指出,因應現在多元變動的社會環境,更需要探索個人的財務特質,找出適合自己、能自在執行的理財模式。
在探討金錢天賦時,很容易遇到下列迷思:數學不好的人,也有金錢天賦嗎?陳燕慧表示,擅長數學不代表理財投資的能力比較強,她以數學系教授為例,一般人可能認為,能計算高深數學的人,理財能力應該不差,然而實際上,他的財務狀況卻不好。
陳燕慧說,她的會計學教授曾告訴她,會計學運用的數學只有小學五、六年級的程度,困難的是背後的邏輯分析。
金錢天賦和自身的金錢觀及實行理財計劃的方法有關,即使不擅長數字運算,也具有金錢天賦;因為經由後天訓練,也能培養理財投資的能力。
找出財務性格 截長補短
如何探究自己的金錢天賦?可透過金融財務性格的相關測試。台灣金融研訓院2020年曾發表一項《金融財務性格測試》,分別從價格敏感、經濟計劃、節制紀律、儲蓄傾向、勞動傾向及財務意識等6個面向進行評估,以明瞭受測者的財務習慣和屬性。測驗完畢會得到相應的雷達圖。
陳燕慧引述國際研究案例表示,每個人的財務性格是動態的,通常隨著年紀越長,財務觀念和理財意識就越多元而豐富。由此可知,測驗得出的6項指標並非固定不變,可通過理財知識的學習及實踐而得到進步。
美國財務教育家梅麗莎.布朗恩(Melissa Browne)將財務性格分為以下4種人格類型,分數最高的是主要類型,次高則為次要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