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詹珮蓉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彼得是公司的中階主管,近期著力培養年輕的小何為部門小主管,沒想到對方竟意興闌珊,因為他認為主管責任重,工作量增加,薪資成長卻不如預期。如何與價值觀落差頗大的Z世代溝通,令彼得苦惱不已。
上述案例已成為今日職場的常態,Z世代認為,與其投入全部時間在工作上,追求個人的生活品質與自我價值,更讓他們覺得重要。工作的升遷之路,近年已因職場生態改變而產生巨變。LinkedIn(領英)首席經濟機會長Aneesh Raman在接受《財星雜誌》專訪時就指出,現在的職涯發展已由過去的「階梯式上升」演變為「蜿蜒前進」。
主管與員工之間應如何面對職場的新挑戰?CDA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詹嘉那表示,不論主管或員工,都要因應曲折的職涯趨勢,讓自己擁有更多彈性,並培養攜帶式技能,如此便可在不確定性更高的職場上,展現亮眼的成績。
升遷≠成長 職涯更彈性多元
英國著名職涯顧問公司Amazing If聯合創辦人Sarah Ellis指出,過去傳統職場有較清晰的升遷管道,但隨著企業結構改變,組織扁平化,這種晉升階梯已逐漸消失。以往只要在職位上累積經驗,表現獲長官認可,就有機會從小職員晉升為部門主管;但對今日的曲折職涯而言,進步並不等於升遷,須找出適合自己的步調,才能在職務轉變中持續成長。
從傳統職場轉變為曲折職涯,詹嘉那認為有三項主因,第一是產業變化。由於AI技術出現,加速了產業變化及企業轉型,過去類似日本企業的終生雇傭制,或是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的觀念,已成為歷史。
其次是個人意識抬頭。員工過去依賴公司規劃職涯,但隨著薪資與職場環境透明化,以及專業能力的培訓更普及,員工已有能力自己主動規劃職涯方向。
第三是斜槓的工作模式更受歡迎。據104人力銀行統計,今(2025)年下半年兼職工作的需求量創新高,達21萬個職缺,這顯示職業的選擇更多元,也更需要跨領域的工作經驗。
詹嘉那為客戶規劃職涯時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屬於曲折職涯,例如有位擔任科技業主管的先生,每天須跨縣市到桃園上班,原本即將升職,卻因小孩出生,打亂了原本的計畫。諮詢之後,他決定以家庭為重,轉換跑道到離家近的公司工作,雖然薪資較低,但工作壓力較小,更符合他現階段的需求。
詹嘉那指出,過去傳統職涯的優勢是有穩定明確的升遷途徑,但競爭激烈,如果處於不喜歡的職位,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相較傳統的晉升管道,曲折職涯不但有彈性,也更多元,更容易讓生活平衡。不過也因為不確定性較高,容易讓人焦慮或迷失,因而帶動了職涯諮詢與尋求身心靈健康的領域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