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第一關 ── 破生死關

修行第一關 ── 破生死關

修行第一關就是要破生死關。除了色心以外,還有一顆本有的佛心,你要能夠認清「色心」與「本心的不同,才能進入到最究竟的本心。而一個人最害怕的就是死,生與死是離不開的,有生就有死,唯一無生無滅的就是靈性,也就是佛性、本有的佛心。當人往生時,滅度的是色身,至於靈性,只是另外換一個身而已,所以修行第一關就是要破生死關。

Read more
行菩薩道 圓滿功德

行菩薩道 圓滿功德

生命無常,當一個人往生時,不見得是活到八十、一百或一百多歲,而且這種無常不可抗拒,也不可預知。既然明白人生如此無常,就應該把握時間,在還有一口氣的時候趕緊修行。修行是一輩子的事,終身都要修行,行如來大業,如果在修行過程中,有幸證得無上菩提,更要去普度眾生。

Read more
在禪定中才能見性

在禪定中才能見性

雖然修行的種類這麼多,最後還是要進入到禪定。在開悟的禪定中,由於你的虔誠、莊嚴、恭敬所產生的磁場,會與大慈大悲的佛相應,加強你原有的靈力磁場,然後進入另一度時空,見到如來佛,或說是見到你的自性,這樣的修行才有意義。

Read more
修行先要降伏其心

修行先要降伏其心

佛早已看出眾生的問題就是在於「心」,所以才會要大家從「降伏其心」入門。現代人巳經不像以前慈悲、純樸、有愛心。以前大家在見面打招呼時,互相問候「吃飽了沒有」,簡單的一句話,代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平關懷,所以我們要將現在的人心「復古化」,恢復到以前的純樸與愛心,而這需要政治領袖與宗教領袖來共同努力,才能夠締造世界和平。

Read more
修行首重精神力

修行首重精神力

悟覺妙天師父所傳的印心佛法是一種精神文化,因為祂是超越人心的,修印心佛法的人,心量會無限大。一個人如果心量大,就不會有執著。可是一般人常因外在環境的種種壓力,使得心量不夠寬大,於是便犯了執著的毛病。身為一名禪行者,不應被外界環境的干擾所左右,要樹立自己超然的精神文化,以禪的精神面對現實、面對人生。

Read more
定中專注脈輪 淨化眾生

定中專注脈輪 淨化眾生

為什麼初修時,要在禪定中專注於無始輪、名色輪…等脈輪?這都是有意義的,如果大家都能掌握這些脈輪的核心,就可以讓自身的眾生(每一個細胞)依脈輪的運轉而得到清淨,從黑暗面轉到光明面,讓這些黑暗的、生病的、有限生命的細胞,變成無限生命的、光明的細胞。

Read more
修行從修心開始

修行從修心開始

而修行最快的方法就是修「心」。《心經》說的「色聲香味觸法」,這些五官上的感觸全都歸於意念,也就是歸於心識、意識界。所以修法就是修心,你把心直接皈依於心靈深處,也就是佛國、天國,修行也不過如此。

Read more
四宏誓願的真實義

四宏誓願的真實義

我們常說的「四願心」 ──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大願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發的菩提心,而且要有正確的看法,才能夠真正開悟。

Read more
正法修行 成就菩提

正法修行 成就菩提

除了身體的我和內心的我,還有一個靈性的我,這是真正的自己。雖然「身、心、靈性」都同樣重要,但在修行上,「靈性」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如果不修行,往生時就會在這六凡世界輪迴,但如果修行了,甚至能夠見性、成就,就可以到佛國,到菩薩、佛的世界。

Read more
念佛的目的是要解脫心業

念佛的目的是要解脫心業

108顆珠子,每一顆都代表了三千大千世界裡的一個眾生,當我們數完這108顆佛珠後,就表示所有的眾生都得度了,都成佛了,同時也表示我們身心的所有眾生也一起成就,可見這個意義多麼深遠。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在今生設法將這些煩惱業都一一解脫。也就是說,我們每數一顆珠子,每唸一聲佛號,都是為了要解脫心業。

Read more
在身處的法界突圍

在身處的法界突圍

佛教有所謂「十法界光明大道」,這個道就是性,就是光明的大道。我們來探討一下,為什麼同一所學校畢業的同學,或是同一個家庭的兄弟,有的事業很成功,有的卻很平凡?原因就在他的靈性是在十法界的哪個境界,他的「運」就在那個層次裡輪迴、運轉。

Read more
修行要把握成就的機緣

修行要把握成就的機緣

整個禪宗法脈延續到現在,是一個成就的機緣。修行就要修真正實修實證的法門,也就是要能夠教人明心、見性、成佛,而禪宗法門一向不執著於有為、有形、有相,注重的是無相的印證,這個方法就是「佛心傳心」,是「印心」法門、「印心」佛法,就像當年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微笑,直接把心印以印心的方式傳給摩訶迦葉尊者一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