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七大特性 — 平衡性與統一性
在大自然界,水會從高處往低處流,氣流也會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這就是平衡性,也是禪的特性。以人的意識來說,我們要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取得平衡。以開會為例,如果彼此意見不同,不能取得共識,必會發生對立和抗爭,這就偏離了禪。如何取得平衡?先要找出不平衡的原因。
明師與禪定是見性兩大要件
明師與禪定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缺一不可。要由明師教導正確的禪定方法,幫助你從禪定中得到智慧,有了智慧以後,才能夠見性。見了性,再精進修行,就可以解脫自在,超越生死輪迴。
萬德莊嚴 成就無餘涅槃
妙定就是神通的世界,也是真正的智慧。一般坊間流行的潛能開發,只是把潛意識開發出來,以佛教來說,那是過去累世的業障,不是寶藏。這些業力要以修行的功德來彌補,不論是行無相布施,還是來修行,都有無量的功德。虔誠的與佛相應,這種慈悲心可以讓你在禪定中得到無量的佛光加被,消除無數的累世業障,這就是修行的功德。
三身成就 回歸一真法界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佛陀,將來回到佛國後,都變成同一尊,沒有「你、我、他」之分。如果還有「你、我、他」,就仍然還是「人」,因為只有人才有這種區別。至於「報身佛、法身佛、化身佛」的說法,是為了方便解說,方便讓人們明白,佛的世界是一真法界,除了生命的光電,沒有其他俗事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