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本尊 才能回到佛國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聞正法,如果沒有正法,不能算是修行。何謂正法?就是可以讓自己在這一生、這一世中見性,進而見佛成佛,這就是正法。修行正法,不在外求,而是要往內修。佛也不在外,都在身內心中。修行的目的是要成就佛陀,所以先要認清什麼是佛。所謂成佛,並不是成就身外之佛,而是要成就內在的本尊。
貪瞋癡慢疑 綑縛眾心性
布施、持戒是修行的智慧,是菩薩行,這些做好之後,就可以到菩薩界了。持戒包括貪、瞋、癡、慢、疑;貪心、貪慾,慾望太多就是貪,不切實際的、過分的、過量的就是貪。
無生諸法生 無瞋萬法忍
我們在生活工作中,常會遭受無妄之災,讓自己受到傷害;要學會忍辱,忍受語言的刺激傷害。罵我是替我消災,把我的災跑到罵我的人那裡去了;因為他起瞋心,所以會相應。
禪的七大特性 —大自然性與大自在性
小孩會因父母的遺傳因子而獲得父母雙方的才能、智慧、個性、體質、長像、品性…等特性,這裡面就包含了禪的生命力量。由此可知,禪是超越科學的,硏究大自然科學的人,都需要學禪。因為如果懂得禪的特性,那麼他的發明、創造的境界也會不一樣,格局會更大。
什麼是靈性?什麼是自性?
什麼是靈性?什麼是自性?自性是不會生滅、不會輪迴的;祂具足一切、什麼都不缺;靈性就是自性,就是佛性,祂一切具足,不生不滅,不會變異,祂就是聖潔的光,所以靈性的世界就是佛性的世界,祂是光明的世界、聖潔的世界。
禪的七大特性 — 平等性
宇宙萬物都是彼此互不干擾、互不侵犯的,這就是禪的平等性。但人和動物卻會侵犯其他族類或生態,這是因為人有欲念、有思想,而思想往往都有偏差,所以為了生存,就會去侵犯對方。學禪就是要把禪的平等性應用在生活之中,不論是政治活動還是經濟活動,都應該講求平等。
心戒無為相應 智慧通達圓滿
什麼是心戒?要戒的是哪些?就是要從心裡直接、立刻就做到戒,不需要經過思索,比如當心中生出貪念時,就要立刻直接了當、不假思索地滅掉它,而不會思考要不要做,這就是當下「心戒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