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百年樹人大計,辛勞的教師也需要「充電」,恢復身心能量。世界領袖教育和平基金會(下稱領袖會),長期策劃培育各界人才及提升身心靈的活動,去(2024)年12月,領袖會下設教師聯誼會所屬的雙語教學研發部,與台北市文山禪修會館合作,為辛勞的教師舉辦了一場禪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繁忙的教學生活中,找回心靈的寧靜,身心自然、自在。
該活動由雙語教學研發部負責人、台北市武功國小教務主任許雅臻發起,教師聯誼會長黃立雲老師也全力支持。目前任教於北一女中的黃立雲,是此次活動講師之一,另外還有兩位講師,分別是任教於台北市天母國中的蔣珮珊以及服務於國小的曾婉榕。
她們3人都是以教育為志業的講師,從學生時期就追隨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修行,除了將禪的力量融入生活,也將正能量帶進教育,不但學生學習更能專注,有情緒障礙的孩子更是直接受益;更重要的是,這種祥和之氣還從學校帶進了每個家庭之中。
當天活動回響熱烈,許多有緣人不約而同都表示身心放鬆、心情愉快、很舒壓…,而且願意進一步入門禪修,不少人還預約報名了悟覺妙天師父親傳佛性的傳法課程,也有人因而報名禪修會館「印心佛法根本大法」基礎班。
黃立雲:禪與科學互融 體驗物我合一
北一女中教師 目前在台北市文山禪修會館共修
黃立雲是1995年就讀清華大學物理系4年級時入門禪修,後來畢業於中央大學天文所碩士班。從小就對天文科學深感興趣的她,入門禪修後,驚喜發現,原來禪和自己學習的科學教育系統十分相融,毫無牴觸。
「禪非常符合自然界的運作法則!」黃立雲說,從歷史長流來看,所有生命,包含人類,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身上的血液循環、消化、神經,以及大腦的認知處理系統等,都是自然演化而來。從入門禪修開始,她就認為,相對於西方盛行探究物質的科技,禪的精神是大自然、大自在、大自由,而人類自古就追求與大自然合一,更是接近禪的本源。
畢竟,科技蓬勃發達是近400年的事,在此之前,大自然日月星辰等便已生生不息運作了多少億萬年。誠如孔子在《論語》〈陽貨篇〉中所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黃立雲認為,禪是人類的共同資產,科技研究成果亦然。任何卓絕的創意發明,或超過千年以上的精神傳承,都不是專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禪也是如此。禪是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將佛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尊者再傳給二祖阿難尊者,在印度遞傳至二十八代祖師菩提達摩祖師,祖師遵照其師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指示,東來中國傳佛心印,就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如今傳到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