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花東】地質景觀之旅 奇景看透透

【來去花東】地質景觀之旅 奇景看透透

文、攝影 / 荷蘭起士

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不推擠造山下,花東地區的海岸山脈,直到目前,都還以每年7公分的速度往西北移動,號稱「會走路的山」。這些造山運動,讓東部海岸地形十分多變,加上緊鄰太平洋,洶湧海浪不斷拍打,更讓東部海岸有著海階、海蝕平台、壺穴、海蝕溝、海蝕洞等多樣變化,配上珊瑚礁與海濱植物,以及清新空氣與亮麗天空,東部海岸地質景觀之美,至此無人可及。

整個東部海岸地質最美之處,主要在於石梯坪、八仙洞、石雨傘、三仙台、金樽、都蘭、小野柳等地,其中,石梯坪、三仙台與小野柳尤為壯觀,不論海岸地質與海濱植物,其詭譎多端、變化無窮,在在都讓人稱奇。

石梯坪 鬼斧神工的地質奇景

石梯坪以其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而聞名,舉凡海蝕溝、海蝕洞、海蝕平台、壺穴、隆起珊瑚礁等等,種種海水侵蝕造成的地質奇景,在此都可得見,特別由礁石與礫石打磨出來的壺穴,更是全台最具代表性。

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在石梯坪設置服務中心,並有專人駐站解說,遊客前來,不妨先進服務中心觀賞圖解、影片,再緩緩前往海濱,親自感受海浪與岩石對話所激發出的鬼斧神工。

石梯坪同時設有自導式解說步道,沿著步道緩緩行走,一邊觀賞地質,另可一邊透過解說牌,瞭解阿美族與海洋關係、海蝕平台等地質形成過程、海濱植物生態、磯釣與魚類生態知識等等,並可登上高僅17公尺的單面山,望向浩瀚太平洋;如果想要住宿,石梯坪同時也提供露營場地,但需自備帳棚等物品。

三仙台 海濱植物色彩繽紛

三仙台的地質與海濱植物更是一絕,除了同樣具有各種海蝕地形外,特別珍貴原生的台灣水棗與白水木,都在此保存良好,此外,更有瓊麻、艷麗的月桃、黃槿、咸豐草、濱龍吐珠、馬鞍藤、早田氏爵床、草海桐…等等海濱植物,更為三仙台增添無盡色彩。

為了維護三仙台生態,東管處也特別將與本島連結的八仙橋作成難度甚高的上下起伏階梯,除了讓遊客「知難而退」外,也因此能控制流量與避免生態遭受過過度破壞,也因此,要過到三仙台需有良好體力,但一旦過去,就會發覺各種生態之美,也能因此理解東管處用心良苦。

三仙台設有遊客服務中心,同樣有解說員駐站與影片簡介,體驗地質景觀之前,最宜先到服務中心詢問觀賞重點,並透過展示模型與圖表建立概念。過橋到達三仙台後,有一高處燈塔,由此可俯瞰整個三仙台中的各種地質,以及知名的何仙姑岩、呂洞濱岩與鐵拐李岩,並可體驗合歡洞、仙劍峽等奇景。

東部海岸地質景觀:三仙台

小野柳 原始風貌充滿神秘

小野柳雖然號稱「小」野柳,然其地質景觀一點不輸東北角的野柳,甚至比東北角野柳有著更自然原始的風貌。

最特異的是,小野柳的地質由砂岩所構成,而砂岩並非菲律賓海板塊應有的地質成分,究竟這片南北延伸約達5公里的砂岩由何而來,目前仍待地質學者研究中。

而也正因為由砂岩構成,小野柳的海蝕地形與奇岩怪石,與東海岸其他景點均不相同,尤其傍晚或日出時分,微紅旭日或晚霞映在砂岩,更添一股胂秘的漂亮色彩。

由小野柳東望,正是遠望綠島最佳地點,天氣晴朗時,18海浬外的綠島就宛如在黑潮與太平洋中浮蕩。目前小野柳也在東管處規劃下,整體設施完善,並有專人解說,也宜先至遊客中心瞭解觀賞重點,再慢慢前往海岸細看。

東部海岸地質景觀:小野柳

認識海濱植物
認識海濱植物草海桐

草海桐的白色半花。

為了因應海風、海浪等衝擊,海濱植物特別有著低矮、耐風、厚葉片丶吸水丶花期短等特性,面對這種植物,可以看的,不是嬌豔的花 朵,而是那種強韌生命力,以及為求生存而演化出的生態特性。可惜的是,直到目前,似乎都沒什麼偉人是因為看到海濱植物的強韌生命力而激發自己成為偉人,有點可惜。

在東部海岸經常隨處可見草海桐,這種海濱植物,整個花朵只有半圓形,其主要目的是為求儘速開花結果以利傳宗接代,因此發展出半花生態,相當特別。不過,阿美族人也為其添加美麗傳說。

阿美族人的傳說是,當年一位高貴美麗愛吃魚的阿美公主愛上一位漢人,可惜遭到族人反對,小男生小女生於是決定利用夜色私奔,並將白色小花拆成對半,以作為暗夜辨識的信物。豈料,臨出門前,阿美公主神色不安,被頭目發現有異並將其看守拘留,而漢情人在久候不到後,以為愛人變心無勇氣,氣憤之下,便將手上半朵小白花丟棄,因而生出這種僅有半花的草海桐。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