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詹珮蓉
一對住在偏鄉的夫妻,雖然收入不算豐厚,但因明瞭購買保險的重要性,願意每月撥出2,000~3,000元投保。去(2024)年,他們兩個剛出生的孩子輪流住院,可以獲得10萬元理賠,家中的經濟不致受到太大影響,孩子也能獲得充足的醫療資源。
南山人壽區經理鄭曉峰表示,家庭的經濟支柱應優先規劃保險。「為因應現代社會不婚不生及高齡化的趨勢,沒有生孩子的夫妻可以撥出10%~20%的所得,以『保險孩子』來照顧自己和家人,維持生活及醫療的良好品質。」不僅如此,如果及早為家庭做全面的保險盤點及規劃,一旦發生意外或疾病,就有充足的金錢及時間來應對處理,不致緊張慌亂。
保費建議增至10%~20%
在協助客戶規劃保險時,鄭曉峰會先檢視對方的財務狀況及理債規劃,確保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將保費花在刀口上。「如果客戶的財務狀況亮紅燈,繳不出保費,就無法獲得保障,最後獲利的其實是保險公司及業務員。」如此,便失去了保險提供保障的意義。
保險業務員都會建議客戶以收入的10%買保險,但他建議提升到10%~20%,「因為現在流行不婚不生,加上高齡化,導致醫療成本增加。如果條件許可,最好能投入多一點的保費來獲得更完整的保障。」
確定客戶的預算後,鄭曉峰會進行通盤的保單分析,幫助客戶檢視是否有保障的漏洞或是重複保單,再依據需求進行客製化。「很多人礙於人情壓力而向朋友買保險,卻對保障內容一無所知,甚至可能重複購買同類型的保單。」因此在買保險前,可以統整過去的保單,讓每份保單都能發揮效用。
鄭曉峰建議,若預算有限,家庭的經濟支柱要優先規劃保險,以免因為生病或意外而影響家中生計。舉例來說,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主要經濟來源是父母,最好能優先為自己買保險,有額外的費用再幫孩子或祖父母買,或是依據收入的比例,分配保險預算,例如先生和太太的收入各占家庭所得的60%和40%,便可依此比例分配預算買保險。
此外,他強調,買保險要整體考量,而非只偏重買單一險種。每種保險都有它的價值,只要符合客戶需求,就能為客戶提供保障。另外,還要依各人需求,進行保障額度等客製化調整。
舉例來說,A客戶已婚,月收入10萬元,是家中的經濟主力,需要負擔房貸及撫養太太和兩個孩子;而單身的B客戶,月收入4萬元,只需支付房租及個人生活費、孝親費。兩者所需的壽險額度就不同。
鄭曉峰說明,以壽險來說,他建議以收入的5~10倍來規劃,A客戶因為要照顧家人,需要的額度就比B客戶要高很多,最好能超過房貸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