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hatGPT寫作業會變笨?

用ChatGPT寫作業會變笨?

文 / 詹珮蓉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AI竟然會讓使用者越用越笨?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IT’s Media Lab)最新研究證實,使用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LLMs)輔助寫文章,會降低大腦活絡程度,還可能損害長期學習及批判思維能力。

該實驗中,54名受試者被分為3組執行作文任務,第一組「語言模型組」使用ChatGPT問答;第二組「搜尋引擎組」使用Google搜尋資料;第三組「純用大腦組」則不用任何工具,直接撰寫文章。

3組受試者並同時監測大腦活動情形,發現語言模型組的大腦參與度最低,純用大腦組表現最佳。令人擔憂的是,各組在記憶和引用能力出現巨大差異,語言模型組有83.3%無法提供正確引用,而搜尋引擎組和純用腦力組僅有11.1%,顯示使用ChatGPT對記憶編碼和檢索能力會產生負面影響。

AI扮演小組成員 腦力激盪

過去人們習慣以Google等搜尋引擎查詢資料,如今逐漸被ChatGPT等AI語言模型取代,成為大多數學生寫作業必備的工具之一。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許瑞哲形容,如果沒有限制不能使用AI,90%以上的學生都會用AI生成作業。同樣情況國外也不鮮見,皮尤研究中心2024年調查顯示,26%的美國青少年坦言寫作業會使用ChatGPT。

由於AI生成作業的情形氾濫,校方及老師需與時俱進,調整評分方式、授課內容及設計作業。許瑞哲舉例,某大學的全校性讀書心得作業在今(2025)年度暫緩。原先校方期待學生能透過多閱讀提升思考力,但現在因ChatGPT能快速生成心得,已然失去作業設計的美意。

使用AI固然便利,過去需耗時2到3天寫完的報告,現在只要數秒即可產出。但長久下來,是否會如上述實驗損害學生的認知能力?又應如何善用AI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力?

許瑞哲觀察,近幾年學生的作文出現內容空泛、情感表達貧乏的狀況,思考的全面性及表達力確實較為不足。他無奈表示,如果沒有特別要求,多數學生為了省事,AI生成作業後,沒有修訂就直接繳交。

此一趨勢也顯示,過度依賴AI確實逐漸削弱學習者的認知能力。不過,如果老師善用AI,進行跨領域應用,也可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創意。

目前已有多所大學為因應AI等數位工具融入教學的趨勢,要求老師在課堂上使用至少2到3次數位工具(不限定AI,也包含互動式教學軟體等)。許瑞哲以AI輔助教學,在課程報告、小論文或分組討論時,開放學生使用AI工具,並將是否在AI生成內容後進行修訂,納入評分標準。

在古典詩的課堂上,他設計了一個開放式問題讓學生討論:佛教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請討論在愛情中,你認為「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哪一種最苦?為什麼?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 Close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