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代父母教養須知

AI世代父母教養須知

文/謝璦竹

小學三年級的J對媽媽說,長大以後想要當直播主,並馬上打開YouTube,展示他最喜歡的幾位直播主頻道。J絕對不是特例,事實上,在這個網路時代(約介於1995~2012年間出生)成長的一代人稱為i世代,他們從小由智慧型手機陪伴長大,網路不只是他們的朋友圈、遊戲機,甚至可說是他們的保母了。

到底要不要給小孩手機使用?又該如何管控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與內容?親子作家彭菊仙認為,雖然不必全面妖魔化手機等3C設備,尤其到了中學階段,「生生有平板」的政策下,學校功課和老師同學間通訊的需求,已經不可能不讓孩子使用,但對孩子來說,應該愈晚使用愈好。

「小孩就像外星人,他們來到世界上,對一切都感到好奇,所以要讓孩子去運用五官探索世界。小孩並不是天生就特別受3C產品吸引,而是大人養成的。」一次她在高鐵上看到一幕:一對父母帶著大約兩歲多的孩子,父母都忙著滑手機,嘴裡還塞著奶嘴的小孩手上也有一個平板。

「我記得在我孩子這個年紀時,每次出門旅行,他們都愛站在我的腿上看窗外。」窗外的招牌讓孩子們十分好奇,經過的油罐車、載滿雞隻的貨車…,都讓他們跟媽媽說個不停。相反地,高鐵上那個家庭毫無親子互動,下車時,當媽媽把孩子手上的平板拿走,孩子立刻就放聲大哭了!

「根據蒙特梭利的理論,兒童的發展有敏感期,如果把握住,就可以激發孩子的潛力。」她說。

對浩瀚大海的渴望

彭菊仙有3個兒子,老大老二相繼出生後,一開始她仍在電視台擔任節目製作,但每次送孩子到保母家,孩子總是嚎啕大哭,且老二一度24小時都給保母帶,令她心碎,一次先生出差國外時,她就毅然遞了辭呈。她說,親自照顧孩子雖然少賺一點,但收穫無法計算。

彭菊仙的3個孩子都各有天賦,老大愛音樂,老二愛畫畫,老三愛觀察動物,在母親的陪伴下,老大熱愛小提琴,老二後來攻讀建築系,老三從小就主動爭取擔任保育員,現在大學讀的也是森林系。

她在書裡曾引用《小王子》裡的一段話,說明如何激發天賦:

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
你要做的,不是請大家一起找木頭、分配工作
也不是下令誰該做什麼
取而代之的,你應該做的是
勾起大家對浩瀚無垠的大海產生渴望

「小孩的問題,大人一定要接招!」她說。老大在聲音敏感期會注意冰箱發出的白噪音,幼稚園老師播放《動物狂歡節》這首模擬動物各種聲音的古典樂時,他特別喜歡描寫大象的音樂,回家就問那是哪種樂器?彭菊仙因此購買了台北愛樂專為兒童設計的CD套書,老大每天都纏著要聽。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