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智慧化 重視預防與健康管理

智慧醫療意在透過科技減輕醫護人員負擔,使醫療服務更有效率、更確實地執行。就產業趨勢來看,前端預防及後端復健會是未來發展的兩大重點,產業思維也從發病後才治療的型態,轉變為更重視患病前的預防、預測、個人化管理及主動參與。台灣的醫療照護服務品質佳,資通訊技術成熟,智慧醫療可望成為台灣可輸出產業。

文/陳昊安

在這個萬物都要連網、上雲端、運用大數據原理進行運算的時代,智慧應用也跨進醫療領域。

2014年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發表醫療器材產業發展5大趨勢:預防診斷為主生態體系成形、以病患為中心的服務新流程、精省醫療支出的適地化創新、數位化應用下的整合性服務與跨領域整合方案的變革契機,這些趨勢都與智慧應用有關。

智慧醫療可分為3個層次:「智慧醫院」是最狹義的智慧醫療,包括電子病歷、用藥管理、病患管理、醫療資訊系統整合等;第二個層次是「智慧照護」,延伸醫療照護的範圍,包含遠距照護、智慧家庭系統以及輔具的智慧化等;第三層次「智慧健康」則是最廣義的,結合智慧城市的相關應用,以提升民眾健康。

醫療e化發展

早在10年前,政府各單位為因應人口老化趨勢,陸續提出相關計畫或專案。2006年,經濟部推動「U-care健康照護旗艦計畫」,發展遠距照護技術的相關應用;2007年,政府實施健康照護創新服務計畫,健保卡由紙卡換成晶片IC卡,同時進行病歷電子化。

2009年,醫療照護產業被納入重點發展的6大新興產業中,由衛生署(現衛福部)主導「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尤其以智慧台灣醫療服務中的「推動山地離島服務遠距醫療計畫」、「醫院安全關懷 RFID計畫(註)」、「推動健康資料庫加值應用計畫」與智慧應用有較明顯關聯。

:RFID為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又稱電子標籤,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e-Tag即為一種射頻辨識貼紙。

10年來,各式各樣的創新服務及營運模式都在嘗試,但過去環境及基礎建設尚不完備,許多創新應用停留在研發階段,早期投入的廠商多已不復存;直到無線網路覆蓋率大幅提升,雲端技術成熟,行動裝置及穿戴式設備興起,「環境ready,造就產品ready」,國際厚生數位科技總經理劉立指出市場發展的關鍵,而多樣化的產品和促銷方案,也會刺激消費者嘗試讓新科技進入生活,「健康時尚化,時尚健康化,才有可能吸引年輕族群」。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