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就業很簡單 李益恭轉換心態再做20年

退休後就業很簡單 李益恭轉換心態再做20年

文/謝璦竹
攝影/顏志倫

隨著少子化加劇、人均壽命延長,退休後選擇再就業的人愈來愈多。儘管提早退休仍然是很多人的夢想,但退休後再就業是完全不同的風景,他們一方面固然出於增加收入的目的,但更多是為了豐富人生、貢獻社會。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目前台灣已有6個縣市步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分別是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和雲林縣,以及今(2024)年新增的基隆市和屏東縣。

原先國發會預估台灣要到2025年才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今可能要再提前。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政府與立法院雙頭並進推動修法中。

其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已於2020年12月4日正式上路,這是台灣首部保障中高齡、高齡者就業權益的法律。

另外,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上(5)月排審「《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四條條文修正草案」,不同黨派立委分別提出5個版本,其中立委吳春城和王正旭領銜的提案提出,將現行《勞基法》規定65歲雇主可強制勞工退休的規定,修正為「得由勞資雙方協商延後之」。

台灣的年長者勞動參與率相對國際而言明顯較低。勞動部統計顯示,台灣2022年高齡勞動力(65歲以上)參與率僅為9.6%,雖較10年前提高1.5個百分點,但遠低於美、日、星、韓的19%〜37%。

工作中培養好人脈

人力資源業者104公司針對中年後求職就業設有「104高年級」平台,擔任諮詢顧問之一的李益恭擁有40年的外商公司人資主管經驗,但他卻說,一生中被資遣5次很正常,重要的是,是否在工作中學到了新的經驗,並累積了人脈。

除了第一份工作是寫信給總經理毛遂自薦,其後一路上,李恭益都是靠著人脈步步高升。58歲因為被資遣而提早退休後,他又繼續以兼職的身分,在多家公司擔任顧問,工作了20年。他說,高齡轉職最關鍵的是要調整心態。

李益恭是馬來西亞華僑,高中在馬來西亞畢業後,申請到台灣的成大外文系就讀。外文系對他來說很輕鬆,128個學分就可以畢業,他卻足足修了158個學分,選修了包括新聞、旅館管理與教育等多領域的學分。

大學畢業後,李益恭的第一份工作是亞洲航空公司,當時是台南最大的企業。初生之犢不畏虎,雖然沒有任何推薦人介紹,他卻直接寫了一封英文信給總經理,兩天後就接到亞航人資部門通知面試。人資主管最後問他:「你認識我們總經理嗎?」他才知道,原來是總經理直接請人資部門約他來面試,讓他面談特別順利。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