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葉均蔚 禪vs.牛頓定律的處世之道

中研院院士葉均蔚 禪vs.牛頓定律的處世之道


試聽,欲聆聽完整內容
歡迎訂閱《禪天下電子雜誌》
循環播放
文 / 陳羿緻   攝影 / 簡侑俊
圖片提供 / 葉均蔚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特聘研究講座教授葉均蔚,國際譽為「高熵合金之父」,近年接連榮獲眾多學術獎項及殊榮,去(2023)年10月美國史丹佛大學發表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單,他在單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名列全台第一、全球材料領域及應用物理領域的影響力皆名列第二;今年再傳佳音,榮獲教育部學術獎,並且首度被提名即順利當選中央研究院工程科學組院士,這是台灣學術成就最高榮譽。

「當初投入科學研究的初心,就是要『利他』,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造福更多人。」葉均蔚心懷利益大眾心念,2020年聽聞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提出的「地球佛國、人人作佛;人間天堂、世界和平」弘願,立刻加入地球佛國大家庭;2022年參加悟覺妙天師父在新竹領袖會館親傳「領袖禪──十脈輪明心見性與大腦開發」課程,正式入門禪修,目前在新竹東區禪修會館共修。

本刊特別專訪這位全球頂尖的科學家,暢談他發現「科學定律」與「修禪經驗」的高度相似性。

研究高熵合金為貢獻人類

走進清華大學高熵材料研發中心辦公室,一抬頭就看到牆上掛著書法匾額,寫著宋朝理學家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葉均蔚說,這是他自高中以來的座右銘,也是堅持開發「高熵合金」的初衷──要對地球人類在環境生態的永續經營上有所貢獻。他希望能運用成本較低且沒有毒性的元素,開發出耗能較少、又能展現優質特性的材料及產品,在造福人群的同時,也利於環境生態的永續經營。

什麼是「熵」?葉均蔚解釋,熵是熱力學的一種函數,亂度越大,熵就越大。他提出的「高熵理論」突破傳統合金的製造概念,一般慣用以單一金屬元素為主體,再加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增強其特性,「傳統認為,添加元素越多越易產生化合物,材料會變得容易脆化而不堪使用,那該怎麼辦呢?」

葉均蔚打破迷思,提出一個創新理論:「當元素種類多時,在混合的狀態下,會有更多的排列組合,亂度會增加,也就是『熵』增加了,這反而會使這種混合狀態成為安定狀態,也就是會抑制脆性化合物的形成,所以我把這種多元素的合金命名為『高熵合金』。」

他從1995年開始進行高熵合金材料的研究與實驗,2004年公開發表5篇論文,震驚學界,改寫材料發展史。爾後平均每年發表10篇高熵材料論文,使台灣成為高熵材料領域的研究發源地,建立國際領導地位。

他也因此取得眾多研發專利,並與許多企業合作,解決過去在材料開發上的瓶頸。「希望全球人類共榮共好」,這是葉均蔚一直以來的信念,也是推進他不斷開發「高熵合金」的動力。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