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聖誕 浴佛節:浴佛即浴心

釋迦牟尼佛聖誕 浴佛節:浴佛即浴心

5月5日,欣逢農曆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聖誕日,也是佛教界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為了慶祝世尊的誕生,當天佛教各界均會舉辦法會,大眾在禮拜供養後,以淨水灌沐釋迦牟尼佛的太子像,所以佛誕節又稱為「浴佛節」。

依據《太子瑞應本起經》等典籍記載,摩耶夫人在藍毗尼園生下悉達多太子,太子一出生即能行走,向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蓮,同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天空隨即降下九龍吐水,一溫一涼,沐浴太子金身。四天王及諸天神女亦以香湯、名花供養,眾神讚頌,天女歌舞,世間皆沉浸在祥和與喜悅之中,象徵聖者誕生為三界眾生帶來光明與希望。

「唯我獨尊」的真諦:佛性尊貴,人人本具

許多人對世尊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有所誤解,以為世尊傲慢自誇。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世尊說『唯我獨尊』的『我』,是指每個人內在的『佛性』。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說,天上天下,唯有自己的『佛性』最高、最尊貴,而不是指世尊本人。

這句話也點出了佛教的核心──每個人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待開悟修行,明心見性,見到心中最尊貴的佛性,出世圓覺,即身成佛。

浴佛儀式:外沐佛身,內淨自心

佛教的浴佛儀式,是從古印度的社會風俗傳下來的,有「求福滅罪」的宗教意涵。佛教以外,印度婆羅門教很早就有「浴像」的風俗,使人「精神淨化」的意思。

《大寶積經》記載了下面這段故事:在舍衛城中,波斯匿王的女兒無垢施,於二月八日和五百婆羅門一起拿著滿滿的一桶水出城,打算為佛像洗浴。這時,這五百婆羅門看見城門外有許多比丘,認為不吉祥,其中一名婆羅門長者,便要求無垢施與五百婆羅門都回到城內,但遭到她的拒絕,於是展開辯論,最後無垢施感化了五百婆羅門皈依了佛陀。幾千年來,浴佛的儀式就相沿成習。

在浴佛節當天,佛教寺院會設置花亭,安置太子像,口誦《沐佛偈》,禮敬供養,信眾會持香湯,一杓一杓恭敬地澆灌於佛像上。

(註)沐佛偈: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沐佛不僅是儀式,更是一種內省與發願。外沐佛身,內淨自心;身離污染,心離煩惱。這便是浴佛的真義。誠如《維摩詰經》所言:「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浴佛功德:清淨個人,祥和社會

根據《浴佛功德經》記載,浴佛能獲殊勝功德,包括:現受富樂、無病延年、所願皆成、親友安穩、長離八難、永出苦海、不受女身、速成正覺…。

但最核心的功德,在於「去除心靈的污垢」,讓自己的行為、語言和意識,都能保持清淨,充滿福慧。

若每個人都能夠清淨,整個社會也會隨之和諧安寧,沒有暴力、詐欺與邪惡。唯有人人都能讓內心的福慧轉動,五濁惡世才能化為清淨樂土。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如果每個人的心都很清淨,社會就會非常和諧,充滿活力與大愛。這種大愛若發揮出來,世界根本不會有戰爭。

感恩世尊傳成佛正法,開啟無上佛道

每年一次的浴佛,不只是慶典儀式,更是佛弟子感恩世尊應化人間、傳成佛正法的大日子。世尊以其一生為教,示現修行的真諦,指引眾生開悟成佛的道路,讓眾生得以修行,解脫輪迴之苦,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在浴佛的法會中沐浴佛身,也當反觀自心,清淨修行佛陀正法,接悟覺妙天禪師親傳的佛性之光,遠離根塵污染,讓生命脫胎換骨,同證菩提,共成佛道。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