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骨盆健康 告別腰痠背痛

維持骨盆健康 告別腰痠背痛

文 / 章碧薇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圖片提供 / 周子為

你是否長期下背痛,且莫名腰痠?或常為腹部凸出、下肢肥胖而困擾?這很可能是骨盆前傾所引起的症狀!

新世紀中醫診所副院長周子為分享他的一個治療案例:某位30歲出頭、從事行政工作的上班族女性,因長期腰痠及下背痛而前來門診,周子為檢查發現她臀部翹起、腰椎凹陷,下肢的臀大肌明顯無力,且髂腰肌緊繃;患者也表示腳容易水腫,因此判定是骨盆前傾。經針灸、推拿,搭配周子為指導的運動進行治療後,狀況明顯改善。復原後,患者也發現臀部較治療前要顯瘦。

骨盆如果不正,通常都是前傾狀況居多。為何骨盆會前傾?周子為指出,慣性翹二郎腿、長時間穿高跟鞋、姿勢不良是主因。因人體肌肉會帶動骨骼,如果張力不均,容易拉歪骨盆;或因車禍受傷、懷孕期間骨盆承受胎兒重量等外在因素,也會引起骨盆歪斜。較少是因為先天因素(如先天長短腳),大多是後天習慣造成。

人體骨盆由左右髂骨、骶骨(又稱薦骨)、坐骨、恥骨組合而成,它如建築的地基般,支撐人體上半身,影響泌尿系統、生殖系統、消化系統的健康。從中醫角度來看,骨盆也與督脈、膀胱經息息相關。

《難經‧二十八難》形容督脈:「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裏,上至風府,入於腦。」《黃帝內經》則說:「…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入骶,是督脈也…」。督脈路線從背脊中線一路往上,承載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影響範圍上至腰部與頭部、下至坐骨神經。

膀胱經是「十二經脈」之一,在《黃帝內經》有完整的路線描述:「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

也就是說,膀胱經起於睛明穴,一路向上經過額部,交會於頭頂;另有分支從頭頂至耳上角;在天柱穴分出兩支向下,分別沿著後頸一路往下到經過大、小腿,到腳趾為止。

242健康養生

周子為提醒久坐上班族需注意坐姿,椅子不可過矮,電腦應置於正前方。

由於骨盆連著脊椎,如果骨盆歪斜,可能致使脊椎側彎。而脊椎、骨盆牽動督脈與膀胱經,可說是掌握了全身健康,因此,骨盆如不正,影響身體甚鉅。

周子為表示,最常見的併發症狀除了腰痠背痛,還有頭痛、肩頸不適、下腹脹氣、消化系統、泌尿系統機能不佳,女性還會伴隨婦科問題。

骨盆歪斜也會使下肢循環不良,容易水腫;腳掌無法平均施力踩地,嚴重時,膝蓋因負擔變大,關節也容易退化。有的患者還會經常性地發生同一隻腳的腳踝扭傷。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