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差    平行世界

一念之差 平行世界

Editors choice

文/謝璦竹

我們的命運被什麼控制?網路流傳一個據稱是真人真事的故事,一位爸爸因為車子被拖吊,最終導致失去工作、妻子跟他離婚,最後坐牢的悲劇。《易經》說,「吉凶以情牽」,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情緒管理決定了命運。但情緒可以「管理」嗎?佛教是怎麼看情緒?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爆破工程師,他工作很認真,這天是孩子的生日,晚上下班後開車回家,路過一個禮品店,他想給孩子買個禮物。因為附近停車位滿了,他就把車停在路口的禁停區。買完禮物出來後,發現自己的車被拖走了,他考慮著是先回家給孩子過生日呢?還是先去把車拿回來?

最後,這位工程師決定先去把車取回來,到了拖車公司,他和拖車業者理論了很久,最後車沒取到,只能第二天再來。

等他回到家,孩子已經睡著了,錯過了孩子的生日,被妻子指責了幾句,他的情緒有點崩潰。第二天跑到拖車公司就把玻璃砸了,結果當然又是一番爭吵,隨後被拘留了幾天。

由於這件事暴露了他的暴力行為,公司決定開除他,因為擔心他的情緒管理太差,以後在工作上會出現類似問題。

丟了工作,禍不單行,老婆也因為他沒了工作,覺得日子過不下去,和他離婚了。

這個時候,這位爆破工程師的情緒徹底崩潰,隨後他策劃了一起爆炸,把拖車公司炸了,自己也鋃鐺入獄。

這究竟是不是真人真事?無法考據。然而,生活中每個人都做過許多後悔的事,但我們往往總是一犯再犯,直到後果愈來愈嚴重,也不一定能改過來。

佛教故事說,有一個人在路上走著,第一次掉進一個洞裡,他爬起來,跟自己說下次要小心,別再掉進去;第二天他又經過這裡,又掉進洞裡,他爬起來,心中懊惱,怎麼又掉下去,下次絕對不能再掉下去;第三天,他又經過這個洞,終於他看見這個洞,避開了它,沒有掉進去。

我們之所以一再掉進同一個洞,因為我們的心沒有看到這個洞。

我們為什麼容易生氣,自己卻不自覺,而一犯再犯?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生氣是從裡面發起來的,要下定決心,有這個警覺心」。裡面是指什麼?又是怎樣的警覺心?翻開《六祖壇經》,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對懺悔有如下開示:

「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換言之,當我們只是對所做行為造成的結果感到後悔,那並不是懺悔,因為很多壞念頭不一定會立刻產生後果。若我們只是因為害怕結果,才心生悔意,那不是真懺悔,因為壞念頭還是會不斷滋生。「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如果我們只是害怕結果,而沒有看透這結果早在我們心中的意念園地長期生長,那壞結果遲早還會再發生。因此,菩薩對自心有覺察力,當每個念頭發生時,不會反射性地反應,而是會停下來想一想:這樣做、這樣說好嗎?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