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許郁莉 AI圖片生成 / 江玉涵
近來,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對等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特別是針對諸多歐亞國家課徵高關稅,台灣的稅率竟出人意表地名列前茅,台股應聲崩跌,股民陷入一片哀嚎。
年輕的小志剛上班不久,與老鳥同事阿明都對理財興趣濃厚,都加入了同一個投資社群。這天,小志沮喪地對沉浮股海20餘年的阿明說:「去年我在股票上小賺一筆,前些時候還借了信貸加碼進場,誰知現在受川普影響,不僅資產大縮水,每月還得還貸款,心情很差。」
阿明說:「我剛開始投資時,聽信某投顧老師,加上自己的貪念,也向銀行借錢做融資、融券,不到一年竟賠了300萬,相當於4年的薪水,所以千萬不要借錢玩股票。」
小志哀怨地回應:「可是我現在就像丐幫一樣,怎麼辦?」
阿明說:「你先把工作做好,捨棄一些不必要的消費,如咖啡、飲料、付費手遊、影音串流平台等等,然後照樣精進投資技術,或參考別人賠錢的案例,學習如何面對及降低虧損。當然,最重要也最難的是,調整好心態,切忌貪利冒進。」
投資市場宛如人性照妖鏡,可以看透一個人的缺點,而且不可否認的是,人類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往往都是敗給自己,而非詭譎多變的投資市場。
美國華爾街流傳一句名言:「『牛』可以賺錢,『熊』可以賺錢,只有『豬』等著被宰。」(Bulls make money, bears make money, and pigs get slaughtered.)意思是說,不論市場是多頭(牛)還是空頭(熊),都可能賺錢,唯有貪婪者(豬)例外。
事實上,投資失利的原因,幾乎都與「貪」有關,個人的聰明才智反而影響不大,比如聰明的牛頓(Isaac Newton),也曾在股票上大跌一跤。
1711年,英國政府為了負擔參加西班牙王位戰爭所發行的國債,保守黨黨魁羅柏特.哈雷(Robert Harley)透過國會法令成立了南海公司,表面上是貿易特許公司,實際是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
1713年,南海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股價都沒有太大變化。1720年1月,南海公司發布不實的利多消息,因為它與政府的特殊關聯,眾人都信以為真,股價開始飆漲。牛頓看到這麼好的行情,也投入了7,000英鎊,兩個月後,股價翻倍,牛頓也獲利了結。
但沒想到,南海公司的股票卻一路上漲,到7月竟已破千,牛頓後悔賣得太早,少賺好幾倍。於是他在股價最高點又重新進場,並加碼更多資金。
然而,紙包不住火,兩個月後股價雪崩式大跌,牛頓虧損了兩萬英鎊,約等於今日的300多萬美元。當時不只他,社會各階層幾乎無一倖免,包括英國皇家學會在內的精英階層,損失尤其慘重。
南海公司涉及詐騙行為,與股災受害者相較,固然更應受到制裁與譴責,然而平心而論,南海公司與眾多受害者都是受貪婪所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