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釋義(二)

楞嚴經釋義(二)

《楞嚴經》的重點就在「真」、「妄」二字。真心能永生淨土,妄心即入輪迴。阿難被佛一問,說出他之所以出家學佛,是因為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好。他的這一念,其實也是一種眾生知見之妄心。

Read more
楞嚴經釋義(一)

楞嚴經釋義(一)

「楞嚴」乃梵語音譯,是指「堅固不破,自性本來清淨,常在定中」之意。《楞嚴經》乃直指人心,見佛成佛的重要經典。此經與《金剛經》一樣,同為禪宗之重要經典。這兩本經典都是從「吃飯」談起,「吃飯」看似平常,但平常中有宇宙的妙理存焉。

Read more
淺説《楞嚴經》的由來

淺説《楞嚴經》的由來

隋朝的智者大師對耳根圓通之事有些不太明白,在禪定之中,有一位全身放金光、身著盔甲之金甲神對他說:「等《楞嚴經》入中國來,你就會明白了!」大師乃天天向西天禮拜,希望等待《楞嚴經》早日傳來中國。他苦拜十八年,直到示寂,仍未等到。直到一百多年後,唐中宗神龍元年,始有印度僧人般刺密諦,經由海道帶來此經,其中過程十分離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