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珮蓉
30歲努力工作、學理財累積財富;40歲結婚買房;65歲退休,開展第三人生…。這是你心目中理想的人生藍圖嗎?人生就像爬山,雖然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和際遇不同,但遇到關卡是否能順利通過?理財規畫及策略息息相關。
小琪大學畢業後,透過媽媽的朋友介紹,在傳統產業做了兩年行政工作,卻發現完全沒存到錢。雖然距離退休、買房還很遙遠,但財務壓力卻愈來愈大,錢開始不夠花,她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月光族?也憂慮現況會不會對未來產生影響?
其實她這種憂心,是因為沒考量到未來結婚生子、退休等重大事件所導致。那麼要如何提前做好準備,設定理財目標和方向?定方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執行副總、國際認證理財規劃師(CFP)邱茂恒指出,透過盤點現況,設定理財目標,再落實修正,就能逐步邁向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
邱茂恒說,「理財規劃就像要計劃出國旅遊,雖然實際情況不見得能完全符合,至少可以掌握大方向,提前做好準備。」也就是說,透過制定理財的目標及策略,達到「具備選擇自由」的理想狀態。
以終為始 滾動式修正
他建議採用「以終為始」的方式來規劃,以1年為期,將個人理財當成是經營公司,製作財務報表、制定預算。以下6步驟,是他實踐理財目標的方式。
◎Step1設定目標:量化目標所需的時間與金錢。
◎Step2盤點現況:檢視自己目前的財務與資產狀況。
◎Step3檢視缺口:評估目標和現況的缺口差距。
◎Step4制定策略:依據目標的時程及缺口,制定合適的策略。
◎Step5執行計劃:實際執行策略及目標。
◎Step6修正並解決問題:定期檢視執行成效並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步驟。
舉例來說,如果設定目標,一年後想買80萬的車子,每年工作收入60萬元,一年存20萬元,仍有60萬元的缺口。因此建議延長目標期限,其他條件不變,預計4年後可以買車。
若想透過投資加速補足資金缺口,邱茂恒提醒,目標時間距離愈遠,例如準備退休金,可使用投資報酬率較高的組合,但須留意幾年內無法動用該資金,以降低風險。若距離目標時間愈近,則建議選擇風險較低的活存或定存。
不過,如果為了短時間內賺取高額報酬,就跑去借錢投資,「這不是正確的投資心態,最好避免。」邱茂恒說。
在設定目標時,很多人容易受到社會既有的價值觀影響,而造成過大壓力,例如30歲要買房、買車等。對此,邱茂恒認為,認識自己,找到自身的價值觀,是制定理財目標重要的第一步。「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價值觀,很容易受到父母、親朋好友的影響。其實應該排除外在雜訊,找到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資料來源:邱茂恒 製表:詹珮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