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芃創立獨立書店 重建苑裡文化自信

林秀芃創立獨立書店 重建苑裡文化自信

文/詹珮蓉   攝影/簡侑俊
圖片提供/苑裡掀海風

2014年,一群年輕人因為社運在苗栗沿海的小鎮苑裡結識,成立「苑裡掀海風」(以下稱掀海風),4年後,這群返鄉青年與異地遊子共同創立了苑裡第一間獨立書店「掀冊店」,他們舉辦講座、走讀、海風季等活動,串聯街頭巷尾,為這個純樸小鎮帶來嶄新的文化能量。

苑裡掀海風、掀冊店共同創辦人林秀芃說,「掀冊店不只是一間書店,也是學生、婦女、親子的充電站。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看到苑裡的特色,重建對家鄉的自信。」

藺草編織登上國際舞台

談起與苑裡的奇妙緣分,林秀芃說,「2014年來到這裡之後,我第一次下田種藺草,直接與土地接觸的連結感很深刻,感受到一種純粹的快樂。」但是在和在地農民、孩子交流之後,她卻感受到衝突與矛盾。

由於農業及傳統藺草編織產業逐漸衰落,導致青壯年人口外移,看到掀海風團隊踏入田地種植藺草,很多農民對林秀芃說,「不要碰這個(農業),未來沒有出路。」苑裡的孩子對自己的家鄉似乎也羞於啟齒,長大後只想趕緊離開家鄉,到外地尋找工作機會,「他們認為,努力投入這個產業是得不到相對回饋的,不值得。」

「苑裡反瘋車」社會運動告一段落後,掀海風團隊思考還能為苑裡做哪些努力,最後決定從田野調查著手,拜訪當地耆老,和藺編婦女合作販售藺編作品,累積能量,逐步熟悉在地文化。

林秀芃說,與在地鄉親互動的過程中,最令她難忘的,是2018年與精通藺草編織的奶奶共赴荷蘭,舉辦藺草編織教學工作坊,沒想到報名竟出乎意料地踴躍,很快就額滿。

「苑裡60歲的婦女都擅長藺草編織,但對她們來說,這是與辛苦生活連結的記憶。」她們從沒想過,自己賴以賺錢養家的技術,竟會引起外國人的興趣及重視。

在荷蘭教學的過程中,因為語言不通及文化差異,台灣阿嬤和當地學員曾發生不少的衝突和火花。她笑說,「阿嬤用台語教學,希望學員照她教的方法做,但對方聽不懂,想用自己的方式拆掉重做,阿嬤就很生氣。」後來透過舉牌輔助,才能順暢教學。這次的交流也讓她們看到,原來藺草編織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值得她們驕傲與自信。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