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詹珮蓉
近期物價飛漲,讓許多小資族荷包大失血,深感生活不易。根據主計處報告,去(2024)年1月至10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食物類上漲3.65%,房租上漲2.41%,醫療保健費用也上漲了3.18%。為了舒緩經濟壓力,不少人選擇每月撥出3,000至4,000元小額投資定期定額,幫自己加薪。
哪些心法可以提高投報率、降低風險?安睿宏觀資深理財顧問吳志峯指出,只要掌握投資3大原則,增加儲蓄率,並持續買進投資標的,就能提前做好退休準備,享受生活無虞、富足的第三人生。
打造投資防護網 維持30%儲蓄率
投資之前,吳志峯建議要先做好防護網,例如存緊急預備金及購買保險,再進場投資。「緊急預備金的額度,至少要準備6個月的生活費;保險可以趁年輕時買入足夠的保障,保費較低,也能轉嫁意外等風險。」
如果已做好上述準備,便可進場投資,他建議採取「不斷買入」的策略,以達到長期投資的複利成果。
對小資族而言,由於薪資有限,錢要花在刀口上,每月應投入多少比例來投資呢?吳志峯表示,每人的狀況不同,因人而異,如果是租屋族,他建議至少要維持30%的儲蓄率作為投資資金。若住家裡,不須負擔房租,則可視情況提高比例。
隨著年資累積,薪資增加時,也要維持相同的儲蓄率,甚至提高,才能盡速達到退休目標。舉例來說,月薪5萬元,儲蓄率30%,每月應存1.5萬元;當加薪到8萬元時,儲蓄率仍維持30%,但每月可存到2.4萬元。
吳志峯提醒,很多人認為只要增加儲蓄金額就好,但應以儲蓄率為準。以上例來說,月薪從5萬增加至8萬,若只是將儲蓄金額從1.5萬增加到2萬,儲蓄率僅有25%,不足原訂的30%,應設法補足,再逐步提高,以提早退休。
投資3大原則 降低風險
完成緊急預備金等準備後,不論投資金額大小,都可依循吳志峯提供的「長期投資、全球分散、資產配置」3大原則,以利降低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
所謂長期投資,是指看好全人類未來的產業發展,隨著經濟成長,股市會上漲,透過長時間複利累積,將產生可觀的財富。吳志峯說,雖然全球股市歷經1995至2001年科技泡沫及2007至2008年金融海嘯等重挫,但長期來看,整體趨勢仍是上漲的。一般投資人都希望避開下跌區段,降低損失,但經常也錯過上漲區段,因此採長期投資的投資策略較為理想。
長期投資至少應持有多久,更容易提高勝率?吳志峯表示,據統計,至少要持有3年以上,較容易達成年化報酬率3%~5%的目標;如果想提升到4%~6%,則至少需持有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