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陳羿緻 攝影 / 陳柏能
圖片提供 / 鄭博仁
去(2024)年歲末年終,台中市民廣場有一場溫馨歡樂的市集,匯集了二手居家用品、精品、友善小農商品、書畫手作和兒童市集等80多個攤位共襄盛舉,這是為了協助惠明視障者教養院(下稱惠明教養院)籌措經費的公益市集,這次義賣善款高達183萬餘元,創下歷年之最。
市集至今已連續舉辦7屆,由臺中市想辦法愛心公益協會(下稱想辦法協會)透過網路平台發起舉辦,大部分的攤主彼此並不相識,全因一份愛心而聚集現場,當天義賣所得,由攤主親自送到惠明教養院的攤位捐贈。
想辦法協會理事長鄭博仁表示,他當初參與其他公益活動而接觸惠明教養院,得知許多院生因先天性視障又結合多重障礙,連最基本的吃飯和穿衣等動作都需要他人協助與練習,根本無法外出謀生,一天24小時的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關照,目前雖有公部門補助,但每年資金仍有龐大缺口。因此,鄭博仁與協會夥伴和市集的各攤主,集結眾人之力,將義賣所得捐給惠明教養院,用行動支持他們扶助多重障礙者的照護之路。
素人辦市集 二手義賣助弱勢
「想辦法愛心公益市集不是刻意促成的。」鄭博仁說,那是起因於7年前的一次年終大掃除,他整理出許多家中用不上的物品,包括百貨公司的贈品、禮品等等,隨手拍了一張照片上傳到個人臉書(Facebook),並寫下:「應該將這些物品拿去義賣,所得款項可以捐贈給慈善團體!」
沒想到貼文一發出,許多臉書好友都按讚認同,認為是個好主意,許多人留言「+1」,紛紛表示也想這麼做,算一算,竟有近40位臉友熱烈回應,於是有人建議:「不如合辦一場義賣活動吧!」就這樣,催生了第一屆愛心公益市集,而鄭博仁順理成章成為發起人。
攤主們來自各地,大家都是素人,沒有辦市集的經驗,剛開始想得很簡單,以為拿地墊去台中草悟道擺上物品便可,後來才發現場地需要申請,他們又想到可以找街頭藝人來表演,讓氣氛更熱鬧,但遮陽問題怎麼解決?音響設備哪裡來?經費怎麼辦?大家又集思廣益,一一「想辦法」解決,這就是「想辦法」愛心公益市集命名的由來。
為院生辦音樂會、開畫展弱勢
鄭博仁的本業是不動產代理行銷,最初活動經費來源是他打電話一個一個打電話,向認識的建築業老闆募款,但他一開始就和贊助活動的企業主及協助申請場地的立委與議員們約定,這個市集「不致詞、不握手」,不會特別邀請他們上台發言,維持純粹做愛心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