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撰述/許郁莉
在一場由研發部經理Y主持的跨部門合作會議結束後不久,製造部經理T便接到Y發出的一封電子郵件,內容與他手下的一名工程師J有關。
J是由別家公司跳槽來的,還不滿一年,他頂著頂大碩士的光環,又有5年相關經驗,所以薪資遠高於其他同仁,大家對此都心照不宣。
Y在電郵中指出,這次與會者有幾位年資較淺的新人,Y身為主管,一向樂於引導新人提出想法,因為新人有時會點出資深同仁看不到的觀點,不料這種開放性思考與腦力激盪的氛圍,被J搞砸了,因為每位新人提出的想法,都被他振振有詞地一一駁斥,整場會議幾乎都是他在發表意見、高談闊論。
首先,他把自己誇了一番,包括過去曾任職於某上市公司的研發、資訊及品管等部門,經驗十分豐富,還列舉出代表性的戰績,例如連續4年得到優秀員工獎等等。
Y覺得,J就是想告訴所有同仁,由於他經驗豐富,一聽就知道那些新人提出的想法是否可行,不如直接採用他的方法,以免浪費時間。他還建議大家,不要把天馬行空的發想當成創意,應該要提出具建設性的作法,宛如自己是產業界的Mentor(導師)一般。
在郵件的最後一段,Y還揶揄了T一番:「我良心建議,以後凡是有J參與的會議,主持人最好提高警覺,因為他很容易一開口就『忘了我是誰』。有一個如此自以為了不起的屬下,真是難為你了!」。
世尊曾開示,人有二十難,「除滅我慢難」即為其中之一,可見「傲慢」是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劣根性。
一般當傲慢上身時,人們總是毫不自覺,甚至會不經意地脫口而出:「你居然連這個都不知道?」、「他哪有多厲害,我只是不想做而已。」、「這有什麼了不起。」…等等。
不單是透過言語,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指出:「一般人往往會在某方面感到得意或有所成就時,不自覺就生起驕慢心,就算沒有掛在嘴上,也很容易從行為中表現出來。」
比如,有人好為人師;有人盛氣凌人;有人自命不凡、高高在上;有人愛批判別人,對周遭人事物嗤之以鼻。凡此種種,都可能是傲慢心上身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