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長輩,聞了具有特殊辛香味的左手香後,開始分享小時候和媽媽的記憶…。
文/詹珮蓉 攝影/簡侑俊
圖片提供/張博然
近年,園藝治療引起人們的重視,不論在企業、社區或社福機構,經常會舉辦園藝治療相關課程,透過園藝治療師精心設計的活動,打開五感,感受植物的力量,不僅能舒緩上班時緊繃的身心,也能讓長輩和身心障礙者達到活化肢體、延緩退化的效果,找到身心平衡的和諧狀態。
香氣喚醒記憶 用生命來醫治生命
2022年7月,發表在科學期刊《PLOS ONE》的研究證實,蒔花養卉的確能促進人類的心理健康,降低壓力、焦慮及憂鬱的狀況。一般園藝活動的重點是放在植物,比如關注植物是否發芽、開花等,而園藝治療是以「人」為主體。
園藝治療師會把重點放在人的感受與收穫上,比如引導時會詢問治療者「看到豆芽菜開花,開不開心?」或搭配具有儀式感的活動,如寫心情小卡等。
透過園藝治療師的引導,以及完善的治療計畫,參與治療者通常能改善生活品質。這是因為作為正規醫療之外的一種輔助方法,園藝治療是用生命來醫治生命。
園藝治療師是植物和治療者之間的橋樑,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理事長、園藝治療師張博然說:「生命體本身就有特殊能量,植物也可以當我們的老師。所以從照顧植物、陪伴生命長大,或是利用植物做成產品的過程中,無形中就會被療癒。」
園藝治療是針對不同族群的需求,以及各人的年齡、特質、喜好等,挑選適合的植物,並設計活動。「企業的園藝治療課程通常會以紓壓為主,但有時也會因應節日而設計,例如中秋節會製作柚子娃娃。另外像淨化室內空氣的水苔球,也是熱門選擇。」張博然表示。
依據活動目標,張博然會以不同方式進行引導,以製作端午節香包為例,如果是一般企業的紓壓活動,她會觀察參與者的細緻動作是否順暢;如果是身障者,她會事先為香包做好加工,然後引導對方把植物塞入香包時,至少要壓20下,以達到強化肢體的效果。
文化背景也是植物選擇的因素之一,比如青草類植物,就讓長輩格外有親切感,像是青草茶、青草膏等,都是長輩熟悉的氣味,選用這類植物,就容易與他們建立連結,甚至有些獨特的香氣,還能喚醒他們沉睡的記憶。
張博然說她剛開始當園藝治療師時,有位阿茲海默症長者因為左手香的氣味,回到幼年和母親相處的時光,「我感受到植物神奇的力量,即使她不記得陪伴在她身邊的先生,卻因為左手香的味道,想起小時候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