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育種家謝丞傑、匡易 讓台灣花卉發光國際

青年育種家謝丞傑、匡易 讓台灣花卉發光國際

文/陳羿緻   圖片提供/香久園

在彰化田尾鄉間,有一座美麗的花園「香久園」,近年在網路上爆紅,每年只在春季開園兩個月,吸引不少愛花民眾預約參觀。讓人讚歎的是,在這座不到一分地的花園裡,竟有多達近400種花草錯落生長其中,每當春天繁花盛開,滿園都是不同層次的粉、紅、桃、紫、橘、黃、綠等繽紛色彩,非常華美。

曾有園藝系教授讚賞表示,「這是台灣少見的英式花園!」但對3位年輕的花園主人謝丞傑、匡易和廖婉蓁來說,當初並非刻意要營造歐式風格,只是單純因為熱愛種花,喜歡自然生態的園林樣貌,「什麼都想要種看看,」謝丞傑說。所以除了台灣原生種的植物,他們還種了許多台灣少見的溫帶植物,無心插柳之下,形成一片有別於台灣常見的單一花種景致,一座氛圍迷人的自然系花園,就此誕生。

不計成本 致力花卉育種

YouTube頻道「伊恩愛種花」的製作團隊,曾連續兩年都到香久園採訪拍攝,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光是一個類似小島布局的區域,就種植了千年菊、三色吉利花、法國菊、愛蜜西、蝴蝶陸蓮花、巧克力波斯菊、非洲櫻草、白玉草和阿米芹等不同花種,高高低低的花卉自然交錯,走入花叢中,時不時都會冒出驚喜,單憑想像都能聽見遊客的讚歎聲不絕於耳──「哇」、「這是什麼花」、「好美喔」!

然而,謝丞傑表示,「打造花園並非我們最終的目標,我們一直努力的是『育種』。」他說,台灣大多數的花農都是購買國外孕育的品種,或是透過貿易商引進新品種,但是若沒有自己孕育的品種,園藝產業等於是外國公司的加工廠,受制於外國公司頗多,完全沒有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國外孕育的花卉品種是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進行培育,很多並不適合在台灣的氣候下生長。

因此,謝丞傑和匡易不僅愛花,更希望可以改良出更多台灣本土育種的花卉,儘管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從授粉、收種子、播種、育苗,到選拔種苗,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成本、資金和心力,還不一定保證可以獲利,所以台灣市場一直以來,除了高經濟價值的蘭花之外,很少有園藝公司或個人願意投入育種工作。

謝丞傑坦言,育種不難入門,困難的是培育出來的花種品項,除了具備育種者喜愛的特質,還要具備生產者(農民)和消費者都喜歡的特性。通常消費者的喜好比較單純,只要求花形漂亮、有特色;但農民在意的條件就多了,包括容易繁殖、具抗病性、生長速度快等等,因為花卉的生長週期愈短,愈能節省人事成本,才有利潤空間,農民才願意大量生產,並推廣到市場。所以育種者要培育出可以同時滿足不同對象的產品,才符合商業價值。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