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過秋的身心處方

快樂過秋的身心處方

文/林麗文

台灣的秋天雖然不明顯,但對於身體的保養是個關鍵時期,在秋天把身心都照顧的很好,以便迎接寒冬的來臨。

適時添加衣物

隨著天氣的轉涼,穿衣保健也非常重要。秋天的天氣多變,通常早晚較涼,要適時增減衣服,避免因為衣服加太多汗而出了一身汗,造成津液耗損、陽氣外泄。

不過秋天加添衣服,還有另一種養生智慧,重點是要在秋天練習「經得起秋凍」的能力,也就是天氣一冷不要急著加許多衣服,而是要讓自己有機會接受「秋凍」的鍛鍊,這樣身體的禦寒能力就會越強。不過,老年人和小孩子的抵抗力較弱,還是首重保暖,以免受涼了。

保持思想的清淨, 偷快過秋

所謂:「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的涼瑟,是最容易讓人覺得情緒低落和多愁善感。

秋天要特別注意精神的涵養,不要讓情緒隨著陰沉的天氣一直低落下去。如果心情不好,不妨轉移注意力,適當的運動、出外郊遊都可以讓心情愉快。

《黃帝內經》曾指出,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使外無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秋收之道也。」

簡單的說,秋天應盡量清淨養神,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鬱結。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固元氣。

《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依照自然界的規律,秋天陰氣增、陽氣減,為了貯存體內陽氣,要早睡早起。早上的空氣格外清新,不妨多接近大自然、適當的伸展運動,可以維持身體的靈活度,也能促進新陳代謝。

秋天飲食調養的3大原則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秋天的飲食首重「滋陰潤燥」。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食麻以潤燥」,麻指的是芝麻,有很好的潤燥作用。另外, 還要多喝開水,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

切忌多吃燥性食物,如炒炸火烤及熱性食物如鹿茸等,容易引起或加劇呼吸系統的疾病、口乾、喉痛等熱燥之病。

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銀耳
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肝,具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益氣健腦等功效。可改善咳嗽、痰中帶血、食慾不振等情形。

甘蔗
味甘性平、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口乾便秘、咳嗽少痰等症狀,是很適合秋天食用的水果。


性寒味甘,有潤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效。適用於秋燥所引起的乾咳、口渴、便秘及內熱所致的煩渴。

芝麻
性味甘平,有養陰潤燥、補腎益腦、止咳平喘的功效。適用於陰液不足所致的腸躁便秘、皮膚乾燥等症狀。

蓮藕
性味甘平,富含澱粉、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最多,是生津的良藥。

菠菜
性味甘涼,能滋陰潤燥、養血止血、通利腸胃。可用於口乾、腸燥便秘、貧血、便血等症狀。

豆漿
性味甘平,能補虛潤燥、清肺化痰。常用於身體虛弱、久病肺虛咳嗽

少吃辛辣食物
多吃酸的水果

吳明珠說,秋天一定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可防止肺氣太盛,會損傷肝的功能,為了強化肝臟的功能,最好在秋天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抵禦過盛肺氣的侵入。

酸味的水果有:

蘋果
性味甘、酸。可生津、潤肺、除煩、開胃、止瀉。

石榴
性味甘、酸澀、溫。可治便血、創傷出血。

葡萄
性味甘、酸。能夠生津解渴、開胃、治腰痛、胃痛。

芒果
性味甘、酸、涼、無毒。具益胃、解渴、利尿的功效。

楊桃
性味甘、酸。可生津止渴、利尿。

柚子
性味酸、寒、無毒。能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於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

早餐最好吃粥

中醫認為,初秋時節,天氣大多仍是濕熱交蒸。這樣的天氣會導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如果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用粳米及糯米熬成的粥,對健脾胃、補氣相當不錯。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