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厭世?2招擺脫職業倦怠

工作厭世?2招擺脫職業倦怠

文/詹珮蓉

在工作崗位上拚盡全力,卻連呼吸都覺得累,甚至失去上班動力?那你可能正受職業倦怠(burnout)所苦。職業倦怠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可能因為工作表現不佳,久而久之,導致成就感低落,產生無力感。

如何擺脫職業倦怠?諮商心理師徐藝溶建議從自我覺察做起,透過設立工作界線、有意識地休息,可以預防、改善工作倦怠對於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另外,也可適時尋求諮商心理師或職涯教練等專業協助。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稱世衛)首度將職業倦怠列入《國際疾病分類》,並在2022年1月生效。世衛指出,職業倦怠有「感覺精力耗竭、筋疲力盡」、「與工作產生抽離,或對其感到消極、憤世嫉俗」、「專業效能減低」等3大症狀。

超過40%上班族苦於職業倦怠

根據Future Forum(未來論壇)2022年調查顯示,全球超過40%的上班族因為工作而感到職業倦怠,這是疫情流行之後最高的比例。由此可知,職業倦怠的問題相當普遍。

從身心健康層面來看,職業倦怠者經常出現焦慮、憂鬱等情緒,而工作帶來的壓力則會讓身體出現慢性疼痛、長期疲倦、失眠等狀況。長久累積下來,會導致專注力渙散,工作效能下滑。

徐藝溶表示,有些人雖然自己不知道有壓力,但身體可能已出現各種狀況,例如胃痛、免疫力降低、經常感冒等。

職場人際關係的壓力是導致職業倦怠的原因之一,而壓力來源通常是不適應主管的管理風格,以及和同事相處時的焦慮不安有關。

職業倦怠會進一步影響職場人際,因為身心狀態不穩定,較為浮躁、易怒,進而增加和主管、同事發生摩擦的機率;或是因為太過恐懼、緊張而無法妥善溝通,影響工作進度。

另一項成因則是過多業務或過於單調的工作。徐藝溶舉例,不少向她尋求協助的人都屬於「能者過勞」。「他們很重視工作,寧願犧牲休息及假日時間,也要堅持完成工作,卻沒發現已經超過自己的身心負荷了。」而太過簡單的工作,也可能因為工作者感到無趣、缺乏成就感,而導致職業倦怠。 

疫情後,全球職業倦怠比例加劇

Future Forum調查指出,2022年全球有42%的工作者受職業怠所苦,較2021年增加4%。(資料來源:Future Forum Pulse)

有意識休息 提升工作效率

想要避免工作壓力壓垮身心,自我覺察是重要的第一步。「發現自己很疲憊或產生情緒時,就要安排時間妥善休息。」徐藝溶建議,發覺自己處在焦慮緊張,或對工作沒有動力時,可以透過下列方法遠離職業倦怠:

  第 1 招   設立工作界線:
工作界線是指在自己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訂下責任及限制。如果失去工作界線,過度參與別人的工作,或承擔團隊、主管的情緒,可能使身心健康出現狀況。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