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飲水安全Q&A 專家教您守護健康

家庭飲水安全Q&A 專家教您守護健康

自來水加氯又含鋁,喝了會不會致癌、得老人痴呆?
我家的自來水顏色/味道怪怪的該怎麼辦?
RO 水、電解水、還原水、礦泉水、磁化水,喝哪種才好?
市面上這麼多種淨水器,該怎麼買、怎麼保養?
這些通通別擔心,就讓學者專家來幫您解惑!

文 / 黃馨儀   資料提供 / 王根樹、台灣區飲用水設備工業同業公會

台灣自來水因為管線老舊、汰換率過低,家庭用水易受污染,是真的嗎?

台大公共衛生學系教授王根樹指出,台灣的自來水換管率平均1年不到2%,亦即全台灣的水管全部更新一遍要40~50年,和國外相比確實偏低。由於台灣人口稠密,許多水管就在住家底下,開挖常被視為「擾民」,難以得到住戶同意,所以換管不易。

至於一般民眾擔心的管線老舊破裂,導致污水入侵。北科大環工所教授陳孝行認為不需太過擔心,因為正常狀態下自來水都是「高壓供水」,若管線有破洞,水只會往外流;唯一麻煩的是,若遇停水時管線呈負壓狀態,附近的細菌、污染可能趁虛而入。

但和公共管線相比,專家們更擔心的是「蓄水池」和「水塔」。

淡大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李奇旺指出,台灣屬於「間接供水」,自來水出廠後多半會先經過到社區或自家的蓄水池、水塔。如果社區管委會功能健全,每半年清洗一次還好;若住在沒有管委會的老舊社區,蓄水池和水塔恐怕就會淪為「三不管地帶」。

之前就有舊社區因為蓄水池在地下,跟化糞池距離太近,結果兩邊被樹根戳破,造成糞水污染;以及住戶發現水質惡化,檢查水塔才發現內有遺體的新聞事件。

王根樹表示,這10多年來由於環保署和教育部不斷宣導、抽查,公家機關、公共場所與學校的水塔、蓄水池清潔率幾乎都達到100%;而民國88年由於建築技術法規修訂,所以之後的新建築已無蓄水池的問題。

現在問題最嚴重的是民國60年前後興建的老公寓,由於設備老舊、封閉性不足,容易造成污染物掉入水池、水塔;如果沒加蓋或在地底下,可能連什麼東西掉進去都不知道,所以民眾務必特別加強對蓄水池與水塔的維護。

我家自來水的顏色/氣味/味道怪怪的,該怎麼辦?

綜合學者專家的建議,民眾可以嘗試下列步驟:

  1. 懷疑水質不佳,可以請水公司檢驗水質,他們一定會保證自來水在住戶水表之前都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2. 水表之後,就是消費者自己要把關的範圍。台灣自來水公司(全台)、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雙北)都有公布推薦的優良廠商在網站上,民眾務必注意管委會是否有定期清洗蓄水池、水塔,建議半年清洗一次為佳。服務較佳的公司會在水塔清洗完畢、注滿水之後,公告住戶目前的水質狀況,此亦為評判標準之一。
  3. 如果住在沒有管委會的舊公寓,也不清楚蓄水池位置,建議找水電工查管線,找出並清理蓄水池,確保飲水安全。
  4. 除了定期清洗水池、水塔,裡面的浮球、鍊條等零件,還有家中的水龍頭也要定期更新,避免鐵鏽、水垢等細小雜質隨水進入人體。如果住在沒有管委會的舊公寓,也不清楚蓄水池位置,建議找水電工查管線,找出並清理蓄水池,確保飲水安全。
  5. 若家中長時間未開水龍頭,自來水會呈紅褐色,表示管線老舊生鏽,可考慮請管委會更換管線;若無法更換,可將早上起床先開水龍頭放水30秒,將金屬濃度最高的第一股水放掉。
  6. 如果預算許可,加裝濾水器也是自保之道。但需慎選機種,才能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

使用不同水需注意的水質問題

聽說自來水中的氯易致癌,如何有效去除?

「一般民眾常有誤解,其實氯不是讓人致癌,而是直接毒死人」,王根樹指出,據美國研究,氯濃度大於1,000ppm時才會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50ppm是可能有影響,「台灣自來水裡的氯濃度約為1ppm,所以自來水裡的氯不是問題」。

真正令學者擔心的是自來水的「消毒副產物」,包含會提高癌症風險、造成婦女流產與胎兒缺陷的三鹵甲烷、鹵乙酸等多種物質。但王根樹也指出,消毒副產物種類雖多,但前提是「濃度要夠高」。目前國外已有團隊針對500~600種副產物做研究,期望能找出最嚴重的10種,並發展出能夠「一次檢出」的技術。

李奇旺也忍不住為氯辯護:「自來水出廠到你家水塔停這麼久,如果沒有氯,死於傳染病的人可能會比死於癌症的人更多。」他呼籲民眾要「理性面對風險」,不要陷入氯的迷思。

那麼該如何面對氯這種「必要之惡」呢?李奇旺說,氯只要加熱就會揮發,三鹵甲烷不溶於水,煮開水時記得開抽風機把它抽走就好了,不需要太擔心。

在專家學者眼中,都認為這純屬「無稽之談」。王根樹引用WHO對鋁的正式調查,說明鋁跟阿茲海默症(老人痴呆症)的關連並沒有被證實;陳孝行也表示,醫學期刊上並無鋁和阿茲海默症有關的報導。

陳孝行指出,自來水廠所使用的沉澱劑,雖有明礬(硫酸鋁)和聚氯化鋁的差異,但都有「民國103年7月1日起,每公升小於0.3毫克」和「民國108年7月1日起,每公升小於0.2毫克」的標準。王根樹也表示,之所以要逐年控制鋁的濃度,並非基於民眾健康,因為這個標準對人體健康並無影響;這麼做只是為了督促自來水廠提高操作效能,所以民眾無須「談鋁色變」。

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出「自來水放隔夜,取中上段的水就可以避免鋁」的說法,但看在環工專家眼中,這都是徒勞無功。李奇旺指出,林杰樑的方法只能避開底層的雜質,對於溶解在水中的「鋁離子」根本無效;陳孝行則直言,「一般家庭並無法去除鋁,除非用很強的淨水器」。

家中從沒裝過濾水器的王根樹則是呼籲民眾「相信自來水的水質」,他表示,「自來水廠的出水都有政府掛保證,有保證總比沒有好,台灣的自來水質是跟得上時代潮流的」,只要定期清理水塔、水池,燒開後都可以放心飲用。

市面上這麼多種淨水設備,我要怎麼選購?

據台灣區飲用水設備工業同業公會統計,淨水器在台灣一年可售出20~30萬台,產值達新台幣3億元以上,平均家庭裝機率為50~60%, 而特別在意水質的高雄與台北更高達約60~70%,是美國家庭平均裝機率的2倍。

王根樹建議,買淨水器之前,一定要先問「為什麼我要買淨水器」。因為長年以來,國人在選購淨水器時並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買這個產品,也不知道自己買的機型適合哪種水質。為避免淪於「花錢買心安」,消費者可參照右方表格,找出與自家水質、預算適合的淨水設備。

王根樹指出,台灣各地因環境不同,所需的淨水設備也會有所差異。如大台北桃園地區普遍水質較佳,簡單過濾處理微量泥沙即可,高級一點也可加活性碳;花蓮由於水質硬度高,如有需要可使用離子交換;台中地區因921大地震後,濁度偏高,可加強過濾;至於有水質鹽化與砷污染問題的西南部、屏東、宜蘭沿海,以及有硝酸鹽(來自農藥、化肥)污染的山區,在沒有自來水的狀況下,可裝設逆滲透設備去除污染物。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外表看起來是同一種淨水方法,裡面的濾材也會有等級差異。如煤礦、木炭、椰子殼都是製造活性碳的材料,但以椰子殼燒結者品質最高;同樣是矽藻土材料研磨成粉,再高溫燒製的陶瓷濾心,過濾孔徑也有0.2到0.9微米的差異。

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選購淨水器之前應先應先檢測當地水源,以了解飲用水之水質狀況及比較淨水器功能與優缺點,並考量本身之購買預算,以及日後維護的難易程度,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淨水器。

淨水設備去除污染物及價格比較

O表去除效率良好,△表部份去除,X表去除效率差。
購置成本:高=大於4,000元,中=1,000~4,000元,低=小於1,000元(一般家戶使用之卜設備)
資料來源: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Close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