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謝璦竹
主計處發布最新統計顯示,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高達67倍。以家庭財產計,前20%富有家庭與最後20%的差距飆破66.9倍,較30年前16.8倍大幅惡化。財產包括收入與資產,在薪資成長緩慢下,資產已成為劃分台灣社會「階級」的一道天塹。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今(2024)年公布的2021年家庭財富分配,台灣超過一半、62.7%的財富,集中在前20%家庭的手裡。前20%家庭平均財富為5,133萬元,後20%家庭平均財富僅77萬元。
主計總處並結合資產、負債相關大數據,將資產減去負債,得出家庭財富淨值,2021年底,台灣平均每個家庭財富為1,638萬元,中位數為894萬元。平均數是中位數的1.83倍(註),代表富裕家庭的數值拉高了平均值,一半以上的家庭財富淨值落在894萬元以下。
註:平均數=總值÷全體家戶數。中位數是指由小到大排序,最中間戶的淨值,較能實際反映多數民眾的現況。
瑞銀今年的報告預期,受惠於AI發展,台灣淨資產超過百萬美元的人會大增,但大多數台灣人不太可能從AI熱潮中受益。相反地,隨著科技業的成長比其他產業更為強勁,不平等也迅速擴大。
其調查顯示,2008年到2023年,台灣的財富不均擴大約10%。2023年台灣每個成年人淨資產中位數為11.1萬美元,平均淨資產為30.3萬美元,後者是前者的近3倍,遠高於官方以家庭為單位、截至2021底的1.83倍。
貧富差距會抑制人們打拚的動機。據《遠見》2019年「來台70年台灣變遷」調查,民眾覺得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相信「努力一定會成功」的信念正在崩解,5成以上認為目前台灣的經濟發展比上一輩差。
從前,教授、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屬於高收入族群,是中產階級的中流砥柱,然而,現在這些職業也不再吃香。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2015年報告指出,台灣國立大學教師薪資在29個國家中,新聘教授平均月薪為新台幣(下同)7.8萬元,排名第17;副教授平均月薪為8.7萬元,排名第19;最高等級教授平均月薪10.1萬元,排名第22;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國立大學教師等級越高,平均月薪排名越靠後。
相較之下,儘管中國大陸平均大學薪資排名靠後,但其名校大學教授實際薪資直追國際水準。以金融與經濟學院為例,獲美國頂尖大學博士學位的新進助理教授,年薪約為人民幣40萬元至50萬元(約合新台幣193.5萬元至241.9萬元),其中長江商學院金融學系新進助理教授年薪高達人民幣190萬元(約合新台幣919萬元)。
即使台灣半導體人才搶手,但據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指出,以香港中文大學為例,香港教授平均薪資比台灣教授高約5倍。
至於醫生,雖有媒體報導稱醫師年薪800萬,但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反駁指出,依據勞動部調查資料顯示,醫師月薪約為15.6萬元、年薪約230.2萬元,可能不如一些私人企業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