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長營造全齡宜居社區 熱心助人又有謀略

里長營造全齡宜居社區 熱心助人又有謀略

大家都說,里長是里民的「保母」,是街坊的「公僕」;如果「保母」象徵著愛心奉獻,那麼「公僕」就代表著自我犧牲、任勞任怨。《禪天下》特別走訪縣市區里,我們發現,里長們熱心鄰里服務不在話下,犧牲奉獻更是所在多有;然而在里長們任勞任怨的付出之中,政府能否配合區里的建設、能否制定照顧里民的政策,至關重要。其實,里長們也有很多照顧里民的實質建議,也有很多市政建設的宏觀想法,我們就來看看里長們怎麼說。

文 / 章碧薇

黃展輝 / 台北市中山區復華里里長

咖啡公園遠近馳名 成立失智協尋巡守隊
打造全齡與失智友善社區

中山區復華里里長位於台北捷運南京復興站1號出口附近的復華里,住商混合,熱鬧繁華,里內的「咖啡公園」遠近馳名。

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力求城市國際化,里長黃展輝出國參訪後認為,除了台北101、中正紀念堂外,各鄰里也要打造高辨識度的在地特色,才能打開台北的國際知名度。

恰巧里內有咖啡店老闆種植咖啡樹,黃展輝發現咖啡樹可以在低海拔生長,加上台北市曾入選美國《今日美國報》全球十大品嚐咖啡最佳城市第十名,便與老闆規劃共同打造咖啡公園。

每年咖啡成熟季節,黃展輝會與里民一同分享成果;「咖啡公園」也打開了復華里的知名度,吸引許多國內外團體參訪。「許多旅遊團一下飛機,就指名要找黃里長。」

早期的台北市長黃大洲曾舉辦里長防災培訓,黃展輝是其中一員。1999年921大地震後,他發現地下管線老舊,建議市府汰換,進口日本耐震管線,讓台北市免於氣爆威脅。

台灣已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失智老人議題日趨重要,黃展輝看見需求,邀請台灣失智症協會為社區巡守隊培訓,成為全台第一支有能力協尋走失失智長者隊伍,只要接到家屬在群組通報家中失智長者走失,巡守隊在3小時內便可找回。他也與里內商家建立默契,教導辨識失智症狀。

中山區復華里

黃展輝在公園建置書屋,免費提供美術館過期讀物,培養里民書香氣息。

「培訓協尋失智長者的巡守隊,不會增加里長的選票。我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希望能讓復華里成為高齡友善社區,成為全台模範。」黃展輝表示。

黃展輝還希望打造從「嬰兒落地到在地老化」的全齡友善社區,利用政府對都更容積率的回饋制度與建商協調,未來在社區大樓增設托嬰中心與長照中心。他表示,為鼓勵生育,更多公辦托嬰中心可大幅降低家長負擔,且就在社區內,送托方便。

黃展輝坦言,中國大陸也面臨人口老化問題,早期他們來台灣參訪學習,回去後執行「一步到位」,甚至已進展為AI機器人照護。相形之下,台灣還停留在人力服務。

陳小康 /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里里長

凝聚共識推動都更 舉辦「北安媽媽」模範母親表揚
成功提案籌設北安里自然生態休閒園區 解決山上供水問題

中山區北安里里長位於雞南山旁的北安里,是全台薪資中位數最高區域,,有著名景點「劍潭古寺」,台北捷運劍南路站便是根據里內「劍南路」命名。另有一處自然景點「劍南蝶園」,是里長陳小康近期努力經營的重點。

陳小康是軍人出身,退伍後先後創業、教書,「選里長是無心插柳,剛好也有貴人相助。」當時,他因緣際會之下接觸都更,被推舉出來選里長。

劍南蝶園的興建,緣於2008年被台灣蝴蝶學會選為復育蝴蝶之地,至今已成功復育156種蝴蝶,成效贏過清華大學的蝶園。陳小康發現劍南蝶園有許多空地,雞南山半山腰又有自然園區,便向台北市長蔣萬安提案,融合雞南山自然園區與劍南蝶園,成立總面積達8.3公頃的「北安里自然生態休閒園區」。

由於地處捷運站旁,交通便捷,未來有望成為著名景點,市府已核發第一期規劃經費。

推動都更,是陳小康競選里長最重要的政見之一,上任後他積極落實,宣告2025年為北安里都更元年,配合市府政策進行里容更新。他觀察里內都更成功案例是因為地主之間有共識,因而推動各社區成立都更管理會,住戶可透過組織開會討論,由於決議具法律效益,可有效避免釘子戶影響多數決。

中山區北安里

以蝴蝶為主題的彩繪牆壁,讓巷弄間更添色彩。

陳小康認為,母親的無私奉獻與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很適合扮演都更的推手角色,他舉辦北安里模範母親表揚,邀請里外的大學、高中等校長當評審,以避開里民私人感情包袱,公平公正選出5位「北安媽媽」。

陳小康也很重視基礎建設品質,他排除雞南山的供水問題,解決山上里民的水源問題,也為未來的自然生態園區建立供水基礎。另成功爭取北安路821巷2弄與4弄之間以蝴蝶為主題的彩繪牆壁,未來還規劃一條以書法為主題的防火巷,營造人文藝術氛圍。「都更解決居住安全問題,我的目標也是要讓北安里成為安全、便捷、舒適第一,一諧音E,代表ESG的『E』與E化。」

為妥善照顧每位銀髮長者,陳小康獨創「小樂齡照顧大樂齡」,說服65歲以上剛退休、體力尚充沛的小樂齡族群,照顧70歲年長的大樂齡長者。適逢政府推出長照3.0政策,陳小康輔導小樂齡族群考取居服員證照,讓他們在退休後不但有收入,還可舒緩吃緊的照護人力。

收藏本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bookmark Close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