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章碧薇
李太太是一名55歲的家庭主婦,產後身材豐滿,腰圍略粗,平常生活單純,無不良嗜好,且因忙於照顧家庭,鮮少有空閒時間運動。一次偕同子女參加公司的健康檢查,竟發現自己患有高血糖,急忙赴醫院抽血檢查,醫生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
李太太整日面容憔悴,至今仍不敢相信:「我真的有糖尿病嗎?先生說是因為我亂吃零食,但他自己也從不忌口,甚至比我還胖,也沒有血糖問題啊!想不通怎麼會得到糖尿病?」
康倍診所院長湯文豪醫師表示,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尿中有糖」,英文全名是「Diabetes Mellitus」,其中「Diabetes」在古希臘文是「水管」的意思,意指尿液很多,整天不斷排尿。「Mellitus」代表「蜂蜜」,兩字合併就是「尿很多,而且很甜」。
我們吃的食物經過腸道消化後會變成血糖,而胰臟分泌的胰島素就像鑰匙,會打開肌肉和細胞的通道,讓葡萄糖進入細胞,轉成養分,人體便能有精力活動,同時多餘的血糖會被轉變成為脂肪儲存起來,供未來使用。
然而,如果胰島素無法正常運作,血糖便會升高。湯文豪說,高血糖患者如果沒有接受治療,高滲透壓現象會使患者不斷排尿,導致脫水、休克、意識模糊等;嚴重時,甚至會因身體無法利用血糖,改以分解脂肪來取代,而分解脂肪時會產生酮酸,導致酮酸中毒,常見的症狀是呼吸急促或呼吸時有水果味道,若不及時處理,恐會發生心肺衰竭的危險。
臨床上,糖尿病是根據血液中的血糖數值而診定。胰島素是控制血糖最重要的激素,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時,血糖就會過高,進而形成糖尿病。
糖尿病的型態症狀
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其他型糖尿病及妊娠型糖尿等4大類型。女性在非懷孕的狀況下,只要符合下列條件的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3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1. 糖化血色素(HbA1c)≧6.5%。
2. 空腹血漿血糖≧126mg/dL。
3.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mg/dL。
4. 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mg/dL。
第1型糖尿病的致病機轉來自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細胞攻擊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當β細胞受損過多,以致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時,便會產生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是來自胰島素阻抗合併胰島素缺乏,即身體雖然會分泌胰島素,但無法利用血糖。發生胰島素阻抗的原因有以下3點:
1. 體內血糖過多,無法完全被人體細胞利用,導致血管內血糖過高,身體不斷分泌胰島素,最後細胞過勞,無法打開葡萄糖通道,形成胰島素阻抗。